窦皓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发布《余杭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提升余杭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助推高水平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计划提出,到2025年,该区将构建完善以人才为核心,科研侧创新供给为方向,企业侧市场需求为导向,平台支撑、中介服务、园区落地、金融赋能四位一体,形成“一心两翼双向四方”的余杭区特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相关资料图)
余杭区一直以来着力构建全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此次锚定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余杭设置了六大目标:
●成果供给质效持续提升
高能级创新载体集群建设初见成效,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的创新矩阵引擎作用更为显现,每年发布可转化科技成果不少于300项。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件。
●项目落地攻坚稳步推进
项目到企业的产业培育体系更为完善,创新引领效应凸显,每年支持不少于100个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
●公共平台服务加快完善
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项目谋划、招引、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推动全域全方位成果转化公共服务持续提升,累计引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10个。
●大孵化器迭代深入优化
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孵化载体发展局面,全区新增孵化载体80个,新增物理空间500万平方米。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夯实
创新转化人才蓄水池“余杭样本”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为积聚,累计引进项目顶尖人才100名,每年引培成果转化员500人、技术经纪人50人。
●科技金融赋能成效显著
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更为丰富,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达20亿元。
同时,为实现上述目标,余杭区将实施六大行动:
●实施科技成果引育工程,激发成果转化源头活水
余杭将从成果转化源头出发,提出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活力、提升企业科研攻关能力、打造成果转化品牌活动、拓宽成果交流合作通道等4项举措。推进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等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拓展国际交流与成果转化通道。
●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工程,畅通成果转化对接路径
余杭将从成果转化路径出发,提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建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推动成果转化场景应用、推动转化主体精准画像等4项举措。探索开展“百名专家进千企挖需求促服务”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和“雄鹰计划”“双百计划”等企业培育计划,推动政府应用场景向企业开放,鼓励领军企业应用场景向中小企业开放,加强对科技成果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精准画像,实现需求挖掘从被动征集向主动挖掘转变。
●实施公共平台建设工程,丰沛成果转化阳光雨露
余杭将从公共平台建设出发,提出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等3项举措。逐步丰富并完善包括发布、验证、评估、交易、登记、展示、投融资、知识产权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鼓励区内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实施成果孵化提质工程,厚植成果转化承接土壤
余杭将从成果转化承接出发,提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加强“双创”载体建设、加强“科创飞地”建设等3项举措。支持未来科技城、钱江经济开发区、良渚新城等承接转化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外溢科技成果,推动“双创”载体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探索跨区域合作交流模式,加强区域合作、机构合作。
●实施转化队伍建设工程,夯实成果转化发展根基
余杭将从转化队伍建设出发,提出加速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加强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专业转化服务机构等3项举措。深入推进国家省市重点人才工程,鼓励机构开展专业化技术转移业务培训,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引进培育一批专业服务企业和机构。
●实施科技金融赋能工程,助力成果转化发展提速
余杭将从完善科技金融出发,提出设立科技成果专项资金池、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等3项举措。设立余杭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科技创新平台的科技金融服务圈,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新公司债、人才创业险等金融支持工具提质扩面,完善科技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徐颖、谭琴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