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村大众

近日,笔者在劳务市场采访时发现一个现象,有技能的工人“供不应求”,而且工资相对高,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收入低,还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活干。

随着企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传统“苦力”可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对技术工的需求逐年增大。务工人员要提升自身技能,才能找到心仪工作。

有的务工人员抱有随遇而安的心态,不愿“折腾”;还有一部分受学历和年龄限制,学习能力较弱,要学到一技之长并不容易;此外存在务工人员受信息渠道的限制,虽然政府部门组织了免费的技能培训,但他们并不知情。

磨刀不误砍柴工。就眼前来看,培训学习固然会耽误一些务工时间,但务工人员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理解目前的就业形式。掌握了过硬的技能,才能提升自己对企业的价值,在待遇上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企业内部要规范用工制度,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可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对技术好的工人设置奖项。广大职工看到学知识、练技能的美好前景,并对标优胜者及时发现差距,找到不足,增加自觉学习提升的动力。

政府应在技能培训上加码。可通过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对临时工采取订单式高效培训;对有长期就业意向的务工人员,组织统一的劳动技能专题培训;培训机构可与企业精准对接,使务工人员“有技能”又“有活干”;对已经就业的务工人员,要抓好他们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任何培训都要以让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择业能力为最终目的,注重实效。

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培训活动的宣传力度,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既要用好传统媒体,也要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快、受众广的优势,同时深入到镇村开展线下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培训信息,继而端上“技能”饭碗。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周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