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固本”科学化施肥“清源”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加强黑土地保护为现代农业蓄能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保护性耕作作业现场。张永昌摄
(资料图片)
夏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广袤的黑土地上生机无限。
近年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在提高黑土地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状况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突出重点,不断提高黑土耕地质量,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持续保护
黑土耕地焕发生机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现有黑土耕地569万亩,占呼伦贝尔总黑土耕地面积的19%,永久基本农田490.5万亩,已完成高标准农田黑土地面积168.78万亩,其中已投入使用156.88万亩。
在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公司永胜连队,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双龙实地查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信息。他说,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促进黑土地健康可持续利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深入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地力培肥,该集团在各农牧场开展保护性耕作区域,在保证种子正常发芽的前提下,降低土壤翻转强度,使大量农作物的残茬留于地表,通过免耕或少耕、合理种植等相应措施来保护耕种黑土资源。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探索免耕播种已有近20年的历史。根据各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地质量等情况,该集团通过开展大麦、小麦和油菜等作物耕地轮作,从根本上解决连作造成的土壤养分偏耗,实现了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2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免耕播种233.86万亩,深松整地113.55万亩,作物轮作320.8万亩。“通过推广少耕免耕保护性耕作,优化耕作方式,达到增强黑土地保水保肥能力的目的,更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促进土壤养分趋向平衡,确保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农机科技部副部长张中原介绍说。
据了解,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每年实施免耕播种面积逾200万亩,推行保护性耕作后,秸秆全部粉碎还田,每亩土地保护性耕作带来的节本增效、抵御灾害等经济效益约有5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达1亿元。
精准“把脉”
科学施策培肥地力
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在不同地块设立农作物生长试验田,根据土壤类型、种子品种的不同,以土壤测试和肥料应用为基础,总结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公司经过实践操作总结出土壤中所需要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并在各项实验数据成熟后,积极推广应用到大田,做到经有效实验测试后科学施用配方肥。
在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农牧场公司现代农业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孔卫东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公司正在使用的“耕云”平台。他说:“信息平台包含了农业指挥调度、远程视频监管、远程土壤监控等系统,通过实时动态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农场技术人员可以实时观测到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按照作物不同生长周期和肥料配方,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所缺养分、土壤湿度,准确判断作物是否该施肥、浇水或者喷药。”通过实时监测草情,实现了“灭早灭小”,大大减少了化学灭草剂的用量。
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利用多年的水利灌溉经验,农技人员经过多次技术攻关和试验,研制出了水肥一体化输送设备,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科技创新措施,补充农作物所需多种营养成分,实现了农作物“缺啥补啥”,解决了作物生产过程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均和补充不及时的问题。
通过创新测土配方技术,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探索水肥一体化模式等新举措,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加快推进技术集成优化、农机农艺结合,提高化肥农药使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补足作物所缺元素,实现多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实现了节省劳力、节支增收。
善用科技
释放黑土耕地潜能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打造黑土地保护与粮食产能协同高效的技术集成样板。依托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河湾示范区,目前已完成24个农场的测土采样工作,改造了近1000台二代柴油动力拖拉机;在保护性耕作方面,建立了黑土地保护技术,以及水蚀沟的监测和治理,形成了一套有机肥制备方案。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黑土粮仓”专项大河湾示范区青年突击队队长陈海华告诉记者,由于长期过度开采、使用等原因,造成现在东北三省一区的黑土地变瘦变硬。中科院作为国家队,组织农业高技术人才力量,开展保护黑土专项行动,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示范区就是全国7个示范区之一,通过打造大河湾模式,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决策。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目前已经建立了全面全域的信息感知系统,建立了智能决策系统,针对传统农业装备也进行了改造,还自主研发了三代纯电动无人作业智能装备,正在逐步测试。
在特泥河农牧场公司有机肥厂,该集团以牛粪为原料,采取生物菌培育合成技术,将经过发酵、翻拌、杀菌、杀虫、除臭等工序生产出的有机肥用于种植小麦和改良土壤等。集团所属农牧场公司在畜禽养殖集中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处理,鼓励各类农业生产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及有益菌群数量,形成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土体结构,促进土壤养分释放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通过不断注入科技力量,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为黑土地保护插上科技翅膀。
同时,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还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黑土地保护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了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截至目前,该集团累计引进近700台免耕播种机,在大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模式和技术推广、机械化装备水平、技术规模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