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新录用公务员适应工作岗位较慢、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将“青苗培育”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源头培养、自主管理、强化指导的培育原则,实行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以录用为起点、三年为周期,确定了“一年适应,三年骨干”的培育管理目标,创新了公务员管理新模式,为新录用公务员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精准培训“育苗” 指明职业方向


(资料图)

“从学校到机关,不知道自己应该在新的岗位上做点什么,先要学习哪方面知识,没有什么方向。”不少新录用的公务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总是会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

针对新录用公务员职业方向不清晰、岗位不适应的实际问题,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联合用人单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做好初任培训、适岗培训、线上培训等,帮助大家迅速了解部门、岗位的政策业务知识和办理程序,尽快适应、熟悉工作岗位,完成角色转变。

“青苗培育工程的平台,让我刚入职便有了不少的培训机会,很快的提升自己。”审计局的王智慧入职之后迅速展现了自己“学霸”的本色,参加了省审计厅在南京审计大学组织的号称“魔鬼训练营”的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并取得了国家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证书,先后到省审计厅参加多项审计项目,向着专业审计人才的道路大步前进。

截止目前,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已对2020年、2021年以来新招录的141名公务员进行了为期12天的封闭式初任培训,开展各类适岗培训42场次,线上培训200余人次。

实践锻炼“墩苗” 提升工作能力

为避免公务员参加工作后长期在一个业务科室或一个岗位上工作,产生的能力素质单一的问题,尽快将年轻公务员培养成综合性人才、全科技干部,济源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通过工作锻炼、岗位历练、项目锤炼等方式为年轻公务员提供成长平台,要求用人单位主动安排年轻公务员参与涉及本单位的重大项目或科室重点工作,加强年轻公务员的岗位轮换,对试用期满的公务员由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统筹安排,采取上挂锻炼、跟班学习等交流方式参与示范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单位内部的多岗位锻炼以及示范区专项工作的锤炼,大家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开展工作,了解到关于群众服务、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些平台上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工作能力。”示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成泽远和示范区应急管理局的王含都深有感触。

截止目前,共有32名培养期内公务员参与示范区党群连心工程、能力作风建设、灾后重建办公室、营商环境等专项工作,80余名培养期内公务员参与到各单位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中。

导师帮带“壮苗” 加快角色转变

“从事人事工作重在把握政策,认真细致,还要对各种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有应付的心理。”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的王蒙蒙在岗位调整后,按照业务导师的指导,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

“政治导师的安慰引导,让我放下了心理负担,度过了产后兼顾工作和孩子的焦虑,更好的面对新生活、新挑战。”虎岭高新区的孙文艳因为刚入职便经历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在工作、家庭和孩子之间压力重重,政治导师及时安慰引导,帮助她走过了那段迷茫的时期。

新录用公务员普遍反映,经过“双导师(政治导师、业务导师)帮带制度”,工作过程中有了方向,在各自的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的工作经验,少走了很多弯路,心理上有了“靠山”,能够克服紧张心理,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能够迅速熟悉工作,主动融入到新的工作团队去,独立完成各项不同的工作任务和交办事项。

截止目前,示范区先后为近两年新招录的公务员确定了282名政治导师、业务导师,这些新招录公务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顺利开展工作,其中60余人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跟踪管理“护苗” 健全培养机制

“有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感觉到了自己在组织心中的分量,工作起来也有了动力。”有不少培养期内的公务员这样向我们反映。

对于新录用公务员的培养,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建立新录用公务员沟通交流制度,分组、分片定期组织调研、座谈等,以微信平台、论坛等形式促进年轻公务员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建立新录用公务员“青苗培育”个人成长档案,对录用后的三年成长过程进行“全程纪实”,同时量化考核指标,试用期满考核和年度考核均采取百分制量化评分,按照日常活动参加情况、日常工作学习表现情况、平时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评分,综合研判,确定人员培育成效。

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每半年定期安排工作人员逐个走访培养期内公务员工作单位,和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年轻公务员进行座谈,了解各单位采取的具体培养措施,听取年轻公务员成长感受,并提出意见建议,让新录用公务员从“自由成长”到组织“搭台铺路”,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