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共享开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健身的场所。街道供图


(资料图)

随着城市人口持续增多,社区成为大家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如何增强邻里关系?成都金堂赵镇街道以省级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为切入口,依托“四邻”行动为载体,通过重塑居民社会关系网络,增近邻里感情、培育居民公共意识,推动“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构建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资源化整合,打造“邻空间”

家住三江社区的刘大爷分享了他的日常生活:每天上午到社区和棋友切磋技艺,中午在长者食坊用餐,下午在活动中心打牌消遣,或与兴趣好友一起练习乐器。他说:“生活很是充实有趣,邻里感情和生活幸福感在不知不觉间日益提升。”

赵镇街道以空间聚邻里,推动社区各类阵地开放共享,打造“邻空间”。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项目,设置居民休息厅、阅读吧、舞蹈室等多功能共享开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交流、健身的场所;利用微更新、老旧院落改造等契机,在有基础条件的小区盘活闲置的空地、架空层、房屋等,打造小区邻里共享空间,现已建成沱源“邻里荟”、伊顿小镇“金岭驿站”、金都华府“睦邻中心”等邻里共享空间30余个、协商议事休闲场景20余个。

项目化推动,实现“邻距离”

根据居民多元需求,以兴趣爱好为纽带,制定街道“邻里亲”活动清单,以发包或公益微创投形式委托社会组织或社区社会组织,按照需求征集、立项、评审、执行、成效评价的方式开展专业实施,确保项目有成果、有效益。活动清单所涉范围广泛且全面,既有适合所有阶段的亲子活动、文体活动、联谊活动等,也有熟人变友人阶段的各类比赛、联盟、坝坝宴等,更有友人变亲人阶段的心理关怀、特殊照顾、儿童托管等;以项目化支撑活动开展,搭建居民交流平台,让居民间更加熟识,逐步实现交往“零距离”。

需求化导向,实施“邻服务”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邻服务”;通过邻里结对精准互助帮扶,解决日常生活难题,进一步提升社区的自我服务能力。培育“小老助大老”邻里志愿服务队,由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佳、热心公益的低龄老人为邻近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开创形成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建立“院落互助联盟”,培育小区调解员,引导邻里主动参与协商调解,共同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开展“邻里四助”“门对门牵手”“楼上楼下互助”“互助互乐一家亲”等邻里互助活动,促进邻里间形成“你有事我来帮,我有需你来助”的和谐整体,实现小区居民有效交流互动,增强居民间情感信任,维护小区和谐稳定。

多元化参与,推动“邻治理”

建立网格党组织引领、院委会集民意、物业优服务、居民齐参与的小区治理模式。由业(院)委会牵头,建立协商议事规则,制定小区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共同遵守。打造“居民议事厅”“印象小座”等协商议事场景,聚焦居民自治、服务管理、社区发展等问题,开展“我为社区献一策”活动,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共谋发展,共享未来。成立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建立“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协作机制,整合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引导其逐步由文艺组织向公益组织转变,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纠纷解调、文明劝导、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发展治理。

赵镇街道通过“四邻”行动,逐步构建起“邻治理”体系,每年组织化、项目化实施邻里亲营造行动近300个,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00余个,引导近万名居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平台,积极主动参与邻里互助、文化传承、小区治理、文明劝导等项目活动,呈现出邻里关系更融洽、社区生活更和谐、花园水城赵镇更宜居的幸福新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