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泉 黄秋洁
(相关资料图)
家有烦心事,邻里有小摩擦,到社区普法工作室来评评理;发现小区治理有问题,到家门口“流动民情驿站”面对面反映诉求;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找社区、村“法律明白人”理一理……在福建永安市,基层群众逢纠纷找“工作室”,逢矛盾找“明白人”,已经“轻车熟路”,习以为常。
近年来,永安市始终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燕北街道为试点,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聚焦法治基础保障、纠纷源头化解、特殊群体帮扶,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勾画出了一道道别样的“新枫景”。
“他们拖欠我母亲的工资一直不给,我曾多次去厂里讨要,厂长要么避而不见,要么联系不上。恳请你们出面帮帮忙下。”日前,永安市燕北街道辖区居民谢某来到燕北司法所。了解情况后,燕北司法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对接尼葛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请求协助联系上该厂负责人。同时与基地人员一起深入厂里,面对面召集双方进行多次现场司法调解,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为谢某母亲要回了工资。
这仅是永安市司法局践行“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事例。近年来,永安市通过激活本地资源,着力建强以司法所为核心、法治阵地为支点、法治社区为基础的“法治生态圈”,助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燕北街道率先建成集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为一体的“集成式”“一站式”司法所的基础上,针对尼葛工业园区区位特殊情况,创新建成了“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倾力为园区各企业、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形成了独特的“园区枫桥”机制,得到了福建省司法厅等四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返乡大学生参与”蒲公英“普法宣传。
围绕法治核心,建密法治支点,是永安市司法局推动基层治理的一大特色。在永安市龟山公园文化广场提升改造中,燕北司法所因地制宜,深挖特色,独具匠心打造了法治公园、法治图书馆、法治文化墙等法治文化“实体阵地”,以及“模拟法庭进校园”“反诈讲堂进社区”“庭院宣讲三人行”等法治文化“移动阵地”。同时,积极打造“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等法治文化“精品阵地”,鼓励假期返乡法律专业大学生、退休法律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积极参与“蒲公英”普法活动,有效地将法律知识宣传到家、普及到人。
建实法治基础,是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大门两边经常有小区住户占道停车,遇到放学时,十分拥挤,造成校门口堵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能不能帮忙协调解决下。”前不久,燕北司法所从社区的“流动民情驿站”了解到几名家长的上述反映后,立即会同城管、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深入小区与居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在对私家车占道停放情况充分调查研判的基础上,在幼儿园门口公共区域,及时规划了消防车通道标志标线,畅通消防车通道的同时,也稳妥解决了幼儿园门口的安全隐患问题。
知民情、解民忧,才能暖民心。“流动民情驿站”是永安市燕北司法所与江滨社区创新搭建的一个民情沟通平台。驿站里设有社区普法工作室、法律服务工作室等,每周定期邀请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社区法律顾问轮流“坐诊”社区,“零距离”对可能产生的小区治理等问题,及时调解,“把脉开方”,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江滨社区也因此荣获了“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联动调解现场。
源头管控、联动融合、多元共治,是有效化解基层各类矛盾风险的“法治链”。如何汇聚多元力量,最大限度地把问题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基层?
“网格+”,打通区域“排查链”。“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安装问题是关键,希望我们老人家有生之年能坐上电梯呀。”“高楼层邻居经常高空抛物,太危险了!希望能管一管。”……基层民生热点、焦点层出不穷,针对群众身边的“揪心事”,永安市司法局创新采取“一村(居)一组团”方式,率先在燕北街道组建了由辖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及法律顾问等人员组成的网格团队,定期组团下沉网格一线、走街串巷、动态摸排,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隐患,大大增强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格雷排查1800多次,隐患问题办结率达100%。
“专业+”,贯通纠纷“化解链”。针对社区加装电梯、物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矛盾纠纷,燕北司法所积极会同城管、住建等部门专业人员,采取“居民夜谈会”等方式,下沉社区多元调解,促成辖区江滨社区一老旧小区率先实现了永安首个加装电梯全覆盖。对涉及土地等较复杂的专业矛盾纠纷,便主动共商法院、自然资源局等专业部门单位,加强现场联合调解、司法确认,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解决在基层一线。近年来,燕北街道辖区纠纷化解成效明显,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到位而引发的案(事)件。
“线上+”,疏通源头“预防链”。永安市司法局充分利用燕北司法所的“掌上社区法律服务平台”“社区群众交流微信群”,大力推行“网络服务”新模式。每天指定一名律师在微信群里为居民及时推送最新的法律知识、发布典型案例、解答居民日常法律问题,有力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同时,率先建立“线上+线下”调解员培训制度,组织司法所、律师定期进行授课,着力提升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技能,使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