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滚,机器轰鸣,饱满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10月18日,全省秋播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南京六合马鞍街道举行,记者获悉,截至10月14日,全市水稻已收割32万亩左右。当前,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时节,我市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的政治担当,各地正在抢晴收割水稻,确保丰收,同时做好秋播生产,从设备升级、模式探索、技术更新等方面保障南京地产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

农机用上无人驾驶,粮食丰收不费力

在六合区马鞍街道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一台收割机在金色稻田里轰轰作业。走近一看却发现,农机里没有一个人。“这是最新的无人驾驶收割机。”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志杰说,能操控的秘密,就是手上的一个遥控器。

“机手先定位,然后农机系统会设计作业规划,农机会根据设计的路线自动导航,完成作业。遥控器可以做精度调控,辅助农机完成得更好。”李志杰说。

“科技+农业”让生产越来越智慧和便捷。李志杰介绍,企业主要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收割机有4台(套),无人植保机有20多台(套),大大降低了作业难度。

市农技推广站农艺师韦琮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水稻长势正常偏好,丰收在望。而机械化生产正是保障粮食生产丰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0.5%,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率预计达96%以上。

种大豆做试验,拟将荒地变良田

在层层台阶式的土地上,一片绿油油的豆类作物正在规整地生长,有的已经结荚。很难想象这里去年还是另外一副模样:一片山岗荒草里零星种着几棵树和一点玉米,由于土地贫瘠,农作物生产效益低,没人愿意来这里种田。

六合区北部为丘陵岗地,不少土地还有开发利用的空间,如何把这样无人问津的土地利用起来?“今年我们把这一片20多亩的土地平整以后,7月份种上了大豆、绿豆、豌豆,做一片‘试验田’。”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何玉奎说的“试验田”,正是通过种植12种豆类作物,探索适宜当地丘陵复垦岗地种植的新模式、新路径,改良土壤,增加农民收入。

“豆类是最适合改良土壤的,具有根瘤菌固氮功能,还耐旱耐瘠薄。以大豆为例,一般每亩大豆可从空气中固定纯氮8公斤左右,相当于15公斤左右尿素。”何玉奎介绍,这种模式不仅能养田,还能收获豆子富民增收。试验田里筛选出最合适的品种以后,未来将会向全区推广,加强复垦岗地高效利用。

规模种植遇难题,新技术新设备来帮忙

一台农机开过,一次性完成了犁翻、耙平、移栽作业,原本林立的稻茬已经深翻入地,还“顺便”施了肥料、移栽了种苗,节约人力,效率高、成本低。“更重要的是,这改变传统育苗移栽方式,解决了粳稻和油菜轮作的茬口难题。”何玉奎说。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我市响应国家号召主推“稻油轮作”模式,首次大面积推广油菜种植,目前全市从“稻绿肥轮作”到全面“稻油轮作”,已累计完成面积达85万亩。

以前油菜只是零星种植,现在开始推广规模化种植,必定就要走上机械化的道路。然而有没有合适的机械、如何解决粳稻和油菜茬口衔接紧等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

目前适合油菜机械化播栽的还有无人机飞播,虽然效率高但是播种不均匀,没有覆土容易受干旱、冻害影响导致发芽困难或生长缓慢。何玉奎介绍,此次推广的稻茬油菜毯状苗移栽技术更加精细,在水稻收割前提前育苗,不占用稻田、不与水稻茬口冲突,之后通过机械移栽到田里,还同步完成旋耕、开沟、压缝、栽插、覆土等作业,为农民提供新选择,确保油菜顺利栽种生长。(王丽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