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2001—2020年西北干旱区水贫乏指数平均值为45.6,处于重度干旱水平,但近5年来,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干旱程度有所缓解并有向中度干旱转变的趋势。

联合国《2022年全球干旱数字》报告指出,社会经济干旱可以同时反映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干旱程度,系统反映由于水分短缺影响生产、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现象。

西北干旱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明显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区干旱类型的研究多集中于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三种干旱类型之间的传递及滞后关系等方面,对社会经济干旱的定量研究匮乏,忽视了水资源短缺的重要经济和社会驱动力;同时,西北干旱区是中国资源型缺水最严重的区域,工程型缺水、结构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并存,目前对各地(市、州)的缺水类型研究仍处在定性分析阶段。

研究表明,表征水资源本底值的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较小,是造成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干旱的首要原因,但也不可否认,社会经济干旱的焦点在其社会性方面,合理的人类活动正在减轻资源型缺水问题在干旱区的影响。

该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区社会经济干旱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框架,并为全面评估全球变化影响下的西北干旱区干旱变化与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