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周红才 王丽华

以苗绣、侗锦为元素,结合市场需求成为每年毕业设计主题,每次都吸引多家企业现场“抢人”;

以“女书”为元素设计的礼服惊艳亮相2019年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向世界输出湖湘文化;

与湖南雨花非遗馆共建“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中心”,搭建了非遗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

近年来,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主动融入“双一流”和“新文科”建设,以“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女性设计人才”为目标,全面开展“非遗传承+创新创业”双轮驱动,培养了一大批有着“非遗”特质的女性设计人才。

融入专业课程,点亮学生创意

“湘西大山深处的苗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月16日上午,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汤橡正在给学生上一堂专业基础课,讲述苗绣的传承与创新。

在该学院,将女书、苗绣、侗锦、苗画等湖南非遗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已经坚持了近10年。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民族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不仅仅是熟悉了解,更要创新传承。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易中华介绍,学院以“非遗、双创”为抓手,以“教学、实践、创新”为路径,实施创业导师制,引导学生在服装设计、文创设计等实践中融入非遗元素点亮创意,创作出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近几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奖励近300项;学院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以女书“和”“合”二字为门襟图案,腰间饰以代表三湘四水的芙蓉花,展示湘绣技艺的旗袍礼服惊艳亮相2019年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成为活动礼仪及讲解人员的专门定制服装。令湖南女子学院骄傲的是,礼服由该校服装设计师生团队创意设计,2015届毕业生贺巧团队参与设计制作。

“深受创业导师周红金的影响,我在服装设计中也有意识地融入女书文化。毕业后我就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坊,专门从事中式服装私人定制。”贺巧说,为进一步传承女书文化,她将和学校合作开展“女书文创”项目,为更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对接企业需求,拓宽非遗市场

每年6月,湖南女子学院图书馆展厅,都会陈列设计学科相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红蓝搭配、民族风浓厚的苗绣床上用品,配色古朴又跳脱的苗画妆奁匣,国潮味鲜明的侗锦箱包……这些毕业设计作品既有传统非遗元素,又适用于当下时尚生活,更是吸引不少前来观展的企业现场“抢人”。

2021届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钟凌淋就是“被抢”的一个。她多次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对湘西苗绣进行深入调研和学习,设计完成的“丝龙织漪”湘西苗绣文创系列产品,一下子就得到了多家企业的青睐,并被长沙玥达文化有限公司投入生产销售。她自己也成功入职该公司,从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李伟介绍,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需求,积极对接企业、机构,优化教学资源,加大产学研合作,强化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学院与多家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织锦、印染、刺绣等方向组建非遗创新设计团队,与公司共同开发系列服装及文创产品。

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非遗传承

今年1月,湖南女子学院与湖南雨花非遗馆共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中心”正式揭牌,通过精心组建专家团队,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

女院与湖南雨花非遗馆联合举办“当青春遇见非遗—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

这并不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早在2020年,双方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年来,非遗馆派遣非遗传承人来校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每年都有五六十名学生志愿者深入中小学校进行非遗文化普及与推广工作;一批非遗传承人进驻学院担任“非遗实践导师”,帮助学生提升非遗技艺;双方共建“中国传统色印染工坊、中国传统手工编织工坊、中国传统布艺工坊”三大非遗工坊,并共同开发了相应非遗特色课程。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创新,是地方高校应尽的责任。”李伟介绍,近年来,学院主动推动非遗文创产业提质升级,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关课题研究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当今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推动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更好对接当代湖湘文化创意产业,贡献了女院智慧和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