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创新型企业进驻武陵工业园双英大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武陵区夜色璀璨。

(武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姜鸿丽 柏 润 王茂松 郭海龙

“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城。”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常德市武陵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紧扣“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多措并举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全力以赴战疫情、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社会呈现平稳有序发展态势。

捧回平安中国建设领域最高奖“长安杯”、再次荣登“全国百强区”、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当一块块“金字招牌”落地,我们欣喜地发现,武陵区犹如一艘风劲帆满的航船,不惧浪遏飞舟、迎着旭日朝阳,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破浪前行。

发展至上

彰显“硬核实力”

7月27日,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赛迪顾问发布《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武陵区作为全省率先突破千亿产值大关的百强区县,再次荣登全国百强区榜单,位列第67位,成为中部地区非省会第一区。

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值得倍加珍惜,更应清醒坚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高质量发展首先体现在壮大产业之基。

武陵区始终坚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积极抢抓消费升级重大机遇,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加快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链条完备的产业新格局。

近段时间,武陵区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稳产达产。在武陵工业园湖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2.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近400名工人正全力赶制汽车零配件。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建文介绍:“目前订单已排到明年2月,一天产能达280套整车线束,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亿元。”

面对经济下行的复杂局面,武陵区坚定不移抓项目、兴产业、优环境,推动“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和“六大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全年引进亿元项目20个,江北壹号、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三期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常德智慧产业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与中电光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和“退规风险企业库”,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净增市场主体12100户,市场活力增强;全力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打造功能齐备的新区新城;全面实施“招大引强”行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改善民生的力度越大,高质量发展的底气越足、成色更亮。

武陵区以“六位”民生实事为抓手,重点打造黄爱乡村振兴示范片和金丹银河乡村振兴示范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武陵教育加速迈向优质均衡;不断探索“物业+养老”“物联网+养老”等服务模式,全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路线清晰、措施有力,方能成效显著。今年前三季度,以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武陵区完成区域地区生产总值1074.9亿元,区属地区生产总值 335.9亿元,位列常德第二。

科创当先

激发“澎湃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4月6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武陵区榜上有名。

从素有“渔民之乡”美名的农业大区,到“全国创新百强区”,武陵区凭什么?凭的是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持续迸发的创新活力、不断壮大的创新主体和加速隆起的人才高地。

近年来,武陵区坚持创新发展新理念,以建设省级创新型区为统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全面创新,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武陵区共有1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数据无言,却掷地有声。这串数字,是武陵区坚持科技赋能,加快构建高标准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要素集聚力、功能承载力的真实写照。

以建设湘西北区域科创中心为抓手,进一步打造创新服务生态圈,通过建强平台载体,激发创新活力。

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政府部门与科研单位,园区企业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持续拓展上海·武陵飞地孵化合作模式,开展“飞地科创孵化”行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沃土,培育更多创新主体。

……

这一个个落实科创当先的具体行动、生动实践,激荡起武陵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助力武陵区成为一方改革开放、投资兴业的沃土。

平安建设

树立“幸福标杆”

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也是武陵区孜孜以求的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

去年底,武陵区捧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这份荣誉,是对武陵区平安和谐的社会秩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解。

翻开武陵区12年如一日的平安建设“日志”,上面满是守护人民安宁幸福的“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是科技赋能。

在武陵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全区的网格、小区、楼栋、房屋等基础信息一目了然。武陵区建立起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36个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连同全区“雪亮工程”的19000多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共同构筑了一张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平安网”。

截至目前,这张“平安网”已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500余起,发现各类违法犯罪48起,帮助寻找走失儿童、老人12起,帮助公安机关案件侦破15起。

第二把“金钥匙”,是共享共建。

平安建设,人人获利,应当人人关注、人人参与。武陵区按照“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共建共享”的方针,大力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筑牢平安建设的群众根基。

目前武陵区已有4万余名平安志愿者,他们深入开展平安隐患排查化解、反电信诈骗宣传、打击防范非法集资、疫情防控等平安建设活动。自2017年众创平安活动启动以来,该区平安志愿者共处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3000余起,发放各类宣传册100万余份,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

第三把“金钥匙”,是用心用情。

针对“有家无人管、就业无渠道、身心无关爱、生活无着落、社会无良友”的特殊人群,武陵区探索建立了“3+1+N”工作模式(“3”指的是网格长、社区民警和网格员,“1”指的是网格党支部,“N”包括N个职能部门、N个社会组织和N个志愿者),实现全区重点人员在控率、管控率均达到100%,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全。

一项项举措、一系列行动,正在筑就更高水平的平安武陵,平安武陵正在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逐步实现。

法治护航

打造“一流环境”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10月18日,武陵区作为湖南省唯一区县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循着这份“成绩单”望去,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武陵区持续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全面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法治已成为现代化武陵建设的鲜明底色——

用法治思维为行政决策“划线”立规。武陵区精准制定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程序规则,政府部门、区属国企及128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实现重大事项决策全流程规范、重点决策领域全周期监管。

用法治思维为行政审批“瘦身”提速。武陵区以从“审批”到“服务”的方式之变、以“减政”推“简政”的效率之变,实现693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54项高频民生事项出门即办,72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平均缩减76%以上,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用法治思维为行政执法“合帽”增温。武陵区通过优体系、优监管、优理念,理顺“五大执法领域”权责,打造执法普法立体智慧平台,探索大数据、柔性监管等新模式,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用法治思维为基层治理“开窗”破难。武陵区聚焦矛盾调处、聚焦法律服务,构建基层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专业调解4张网络,搭建“实体+热线+网络”综合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造“十分钟”法律服务圈。

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需扬鞭自奋蹄。武陵区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推动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安居乐,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