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畅 通讯员 谭涛
(资料图片)
3月3日开市的湘潭万楼·青年码头有多火?
数据说话:开市10天,游客就超过30万人次;已入驻商户70余家,其中“销量冠军”单日销售额超2万元,还有400多位商家前来咨询入驻事宜……
湘江岸、红土地,这个带着城市传说的文旅“新秀”,已崭露头角。然而,万楼·青年码头的“火出圈”,绝非偶然,也并非一日之功。
400余年地标建筑成“文化空楼”
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历经400余年风雨洗礼,屡废屡建。2013年,万楼由湘潭市完成第六次重建,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52.58米,为湘江沿岸最高的仿古建筑楼宇,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屹立于湘江之畔,这座湘潭历史名楼,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见证了湘潭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了湘潭的地标,成了湘潭城市繁荣昌盛的时代象征。
然而,由于万楼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游客较少,自2018年起,万楼景区开始关闭景观灯、封闭部分游道以节约支出。资产闲置多年,景区每年的保险、税费、人员成本、水电物业、维修维护等费用支出却达300万元,且无任何收益,万楼成为一座“文化空楼”,其境遇让人扼腕痛惜,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如何“唤醒”沉寂多年的万楼,让她在古与今的碰撞中、在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的交融中,焕发新活力?
2022年8月,湘潭市政府与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湘潭城发集团、湘潭交发集团与湖南芒果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万楼·青年码头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三方按照“政府主导、国企合作、市场运作”原则,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以万楼景区为依托,整合周边闲置土地资源,打造富有湖南娱乐气息的“万楼·青年码头”。
国内最大集装箱集市拔地而起
引青年“入圈”,揽青春“入怀”,是万楼·青年码头项目的“灵魂”。
湘潭文旅新名片、传统文化创意表达的国潮时尚聚集地、长株潭城市群新都市文旅地标、全国年轻人打卡湘潭的网红地,是万楼·青年码头项目的“使命”。
项目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分两期实施。一期以万楼主楼为核心,计划在主楼内布局“千年十八总”盛世长卷等“文化+科技”产品,在万楼前广场布局集装箱、大篷车等夜市,建设全省最大摩天轮——“湘潭眼”。二期计划涵盖原“一馆五中心”功能需求建设“芒果盒子”,打造青年酒店等场馆。
“万楼·青年码头是用‘算盘’敲开的项目,不违规举债是我们的底线。”湘潭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当前地方财政和债务管控的双重压力下,资金来源成为项目最核心的问题。湘潭市创新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坚持“以资源换市场、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化手段突破困局。
项目推进紧锣密鼓。1个月内完成专家论证、项目签约、万楼光影设备更新、沿江路接通、640个停车位建设、摩天轮用地征收办结、集装箱招采等一系列任务。2022年9月30日点亮万楼,12月31日万人“跨年”,2023年3月3日开市……仅半年时间,一个国内最大的集装箱集市拔地而起,人潮涌动、魅力四射。
万楼“苏醒”激起千层浪
春光灿烂,记者行走在万楼·青年码头,只见集装箱被喷绘成红、黄、蓝等多种颜色,明亮而时尚;还原民国时期有轨电车的复古铛铛车,在集市穿梭;裸眼3D大屏秀、飞斧甩鞭、川剧变脸、佤族喷火秀等活动,轮番上演;尤其是《六画潭城》沉浸式光影雕刻秀,吸引大批游客驻足。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陈恩玗与同学一起搭乘直达公交车来到这里,他说:“很有创意,青春感十足,尤其是光影秀非常震撼,让仿古建筑有了不一样的活力。”来自雨湖区楠竹山镇的沈雅兰,带着家人一起感受青年码头的热闹:“表演很丰富,孩子特别喜欢,还可以品尝各种美食,根本停不下来。”
老地标迎来“新流量”。据统计,万楼·青年码头开市仅10天,游客就超30万人次。
人气旺,带来生意火。“远远超过预期,人手不够,正在找兼职。”入驻商户、蒙古大串老板赵莲志说:“单日销售额最高超过2万元,有时候忙得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
“对这里非常看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备,主题也很契合我们店铺的风格。”“黑色经典”小吃店老板刘健刚说,他最看重的是集市运营方推出的联营模式,来这里开店无需缴纳租金,营运费用从营业额里抽成,不仅节省投入成本,也省下后期宣传、管理的精力。
青年码头的火爆,让更多创业者看到商机。“目前已有70余家商户入驻,开业后又有400多位商家咨询入驻事宜,有许多是全国知名商家。”湘潭芒果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可可告诉记者。
万楼“苏醒”,激起千层浪。据专家团队测算分析,万楼·青年码头项目不仅规避新增政府性债务的风险,还将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人流年均300余万人次。同时,将周边3000多亩开发用地的价值每亩至少提升50万元,实现土地增值约15亿元。
拂去历史尘埃,把握时代脉搏,氤氲青春气息,满是人间烟火气的万楼,如青年一般,心怀热爱、奔赴星海,开启了一个城市新的发展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