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区不断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能不能上好学、能不能上优质校”历来是百姓夙愿和呼声。


(相关资料图)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几年,西固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打造“西部教育名区”的目标。通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均衡优化教育资源,使全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西部教育名区”的品牌越来越亮,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西固区从激发队伍活力入手,在全省率先打破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取消中小学校及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聘任制、竞聘制、交流制、任期制、津贴制。同时创新“区管校用”机制,对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累计实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交流教师近1100余人次,最大限度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

紧接着,以市区级“三名人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双向工作室”,不断完善“分片包干、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开展研讨、观摩、课题研究、送教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带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市区级“三名”人才76人,校级“三名”人才120人,形成了引领全区教育发展的骨干人才梯队。

打破条块分割,盘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行“一体化”办学……西固区针对区域内学校管理体制上的“二元结构”及优质教育资源比例失衡这一现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市管优质学校与区管薄弱学校“一体化”办学。目前,已有6所学校深度融合实施“一体化”办学。而在农村,根据面广点多,学生分散的特点,通过“并、调”模式,将临近的8对学校进行了合并,将16所不足百人的农村完全小学调整为隔年招生的教学点。依托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实施了9个“学区制”改革项目,以教师走教、学生走班,资源共享,活动共举等为支撑点,以学区带动全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西固区不断探索和拓展结对帮扶形式,由城市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市属学校帮扶区属学校、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21对学校结对帮扶活动,实现了校际之间在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师资配置、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建成西固教育城域网,新建录播教室60个,组织1000多名骨干教师通过录制微课和配套微习题5万多节。同时,组织名师进行网络同步推课及名师在线讲课,使城乡学生同步享受到了当前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狠抓教科研工作,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是西固区打造“西部教育名区”的又一举措。不断充实和完善“真课堂”理论,组织“真课堂”专家论坛,全面深入阐述“真课堂”理论建构,确定以“让学习在课堂真的发生”为核心理念,着力强化课堂视角转移、课堂容量达标、学材知识建构等6个改革重点内容,提出破解课堂作秀、浅教浅学、效率低下、重心偏离、预设限制等8个核心问题;“真课堂”研究课题《基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真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立项为2019年省级重点课题。

另外,大力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以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为牵头校,辐射全区10所农村及薄弱初中,通过联盟校内实施统一的教学管理,统一任课安排和课程编排,统一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有效破解了全区薄弱初中发展因规模小、生源少、师资薄弱等因素导致的各类瓶颈问题,优化了初中管理体制,提高初中办学水平,推动西固初中教育快速优质发展。

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西固区先后投入各级各类资金近8亿元,通过“全面改薄”、标准化学校等工程,新建、扩建临洮街、国际陆港、兰西铁苑等6所学校,新增学位11230个。全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治理工作,共回收8所、签订协议10所、转普9所、石化移交9所,全区公办园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50.1%,公办园和普惠园幼儿占比达到96.59%,全区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西固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和教育质量,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办学特色。

总策划刘立山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董永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