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3.1亿元,年均增长6.9%;县域特色产业焕发出澎湃活力,营业收入达1845亿元;“一村一品”产业兴旺;石济客专开通运营,进入高铁时代;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城市更加生态宜居;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十年间,衡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水市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努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先进位,谱写出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新篇章。

■ 生态新名片

衡水湖水质提升到Ⅲ类,“一湖碧水”成城市绿肺、鸟类天堂

“太极岛上常住的是夜鹭,西湖湿地是鸻鹬类鸟类的居住地,而在隔堤附近的芦苇蒲草区,则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育地……”湖心隔堤附近的芦苇丛旁,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一边用望远镜观测,一边轻声告诉记者。

像这样定期到衡水湖开展湿地鸟类观测调查,武大勇已经坚持了十年。

十年间,武大勇的足迹遍及衡水湖的角角落落,记录下来的鸟类也越来越多。

沿湖漫步,空中豆雁、苍鹭飞舞鸣叫,水上青头潜鸭、凤头鸊鹈觅食嬉戏。从“旅客”到“常客”,鸟儿是衡水湖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见证者。

湖边413家企业、作坊搬迁,拆除沿湖各类建筑,取缔湖中网箱、拦网,施行首部地方性法规《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32个村庄进行生态搬迁……衡水湖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600个/立方厘米,鸟类由保护区刚建立时的286种增加到332种。“一湖碧水”成为城市绿肺、鸟类天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5个县(市)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城市;优良水体断面达到10个,13个国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主城区建设81处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

■ 产业新名片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迭代升级,营业收入保持年均22%的高增长

在安平县河北捷通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21台织网机壮观地并排而置,银线般的金属丝从织网机一边进入,一张张柔若绸缎的丝网在另一边缠绕而出。这些细密的银色网片将应用到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

从不起眼的丝网加工厂到行业佼佼者,捷通网业的华丽转身,是衡水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的生动写照。

2019年,衡水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振兴,形成了安平丝网等9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冀州医疗器械等5个市级产业集群的“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组团式发展格局。

实施“千企转型”行动、迭代升级“五个一”工程……县域特色产业焕发澎湃活力。安平河北联达公司将丝网烧结工艺提升到上千层,填补了国内空白;景县海伟集团自主研发的2.8微米以下的超薄型电容膜,被国家工信部定性为“强基材料”……

县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紧盯前沿方向,衡水确立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为骨架,以服务机器人、数字信息安全为方向的“3+2”现代产业新体系,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0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自2018年至2021年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保持年均22%的高增长,2021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84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7%,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 科创新名片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0到7510家,京“研”冀“造”效应显现

“锅炉热负荷加载到1兆瓦、2兆瓦……6兆瓦、烟气温度达到870.9度,系统一切正常。”在衡水高新区的科技谷中科衡水创新动力研发基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梁世强正带领科研人员再次对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实验机组热源系统进行满载测试。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是国际前沿的尖端技术,在小型核电、舰船动力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7年,梁世强带领团队进驻衡水科技谷,开始对这一科研项目攻坚。今年年初,该发电实验机组顺利竣工,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技成果已进入产业化前端,对我国能源产业革命、衡水先进制造产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衡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聚焦市域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打造“南北向创新轴带”,整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如今,衡水正成为京津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高地。中科衡水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5万吨试验线项目等先后落地,16项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全部实现应用投产,可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17个京津和本地高科技项目落地见效,京“研”冀“造”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十年来,衡水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由4.1亿元增长到19.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由46家增加到6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0到7510家,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2021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51项,获得知识产权成果173项,新产品销售收入6.6亿元,科技创新正成为衡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改革新名片

全省唯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22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

不久前,故城县行政审批局利用集成审批优势,仅用7个工作日,集中为益健堂连锁药店办理了28个许可证,累计压缩审批时限304个工作日。在药店负责人桑志懿看来,这样的高效以前想都不敢想。

衡水是全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

近年来,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近1500枚公章退出历史舞台;工商企业证照办理“一照通”运行模式,首开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之先河;“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经验全省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国家级试点顺利完成,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园区“三区同建”全省推广,农业农村改革跃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衡水始终坚持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大胆试、大胆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打通了许多堵点。目前,在探索出的80余项改革经验中,26项属于地方首创,22项获得国家和省肯定推广,为全国提供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2021年,衡水市场主体达到43.41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1%。十年来,依靠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衡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也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既要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近年来,衡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依托乡村景观、田园风光等资源,推动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阜城梨花节、深州桃花节、安平油菜花节等乡村旅游活动,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旅游品牌,也带动了更多农民致富。(马 路 焦 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