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眼神时,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头乌黑的长发落在梁玲玲院长肩头的白大褂上,在她温柔的神情中闪烁着一丝坚韧。每每经过梁院长诊室,总能看到她小心地为患儿看诊,耐心地为家长解惑。
“当时在九江,只有眼科不设晚班,作为女生,只是简单地想选择一个可以不上晚班的专业。”当被问到如何与眼科结缘时,梁玲玲院长大方地跟我们分享了这个天真的原因。“后来才发现眼科同样需要上晚班,而且经常有急诊病人”,梁玲玲院长莞尔一笑,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位青春洋溢的小女生。
本是出于有些稚气的原因选择了眼科专业,后来竟将最美的年华全都奉献给了它。从一名笃学不倦的眼科学生到红谷滩普瑞眼科医院副院长,梁玲玲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实现了自我角色的成功转换,这也是对她在眼科发展之路刻苦钻研的最好诠释。
01. 选择小儿 映照仁心
小儿眼科非常考验医生的业务水平、同理心与沟通能力。“母亲”的角色让梁院长拥有了更强的共情能力,诊断孩子时更加温柔细致,她会设身处地为小患者的家长着想,提供最诚恳的治疗建议。“看到过来就诊的孩子,就像看到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梁院长的话语犹如一阵温暖的轻风,她总是那么亲切和温柔地对待每一位小患者。
小儿眼科学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眼科学,儿童眼科都需要一专加多能,它有着自己的特性和规律。小儿眼科医师除了要掌握系统的普通眼科学知识和技能外,还须具有系统的屈光学知识、神经眼科学知识、影像学知识,以及各类常见的小儿眼病知识,甚至还要熟悉儿童心理学等。
梁院长表示,小儿专业更需要自己去理解和摸索。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分支——斜视手术为例,其复杂性在于斜视的病因、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在手术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眼外肌的运动协调能力、神经支配、眼轴的长短及屈光状态等诸多因素。手术方案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则需要医生在术前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仔细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特性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同时,术中的精准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对医生的超高要求。
梁玲玲院长说“斜视不仅会让外观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功能,影响其立体视觉,其实这些方面的影响比外观影响更大,而且会对孩子的心理蒙上阴影。”
梁院长接诊过的最严重的眼球震颤导致代偿头位患儿,只要眼睛处在正常视位就会发生震颤,无法视物。这种眼病让他被迫成为“特殊”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经过梁院长耐心细致的分析讲解,家长选择信任她的这份专业与诚恳,病情颇重,他们也做了最坏打算。结果,手术获得了成功!又有一位双上转肌麻痹小儿患者,最初被家长误以为只是上眼睑下垂,但梁院长发现这名患儿并不是单纯的眼睑下垂导致眼睛大小不一,而是眼位存在问题导致的。后来梁院通过手术对其进行了矫正,孩子不光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性格也较前更加主动热情自信,梁院长说:“这是我最想看到的”。
“在学科多样的综合医院中,儿童眼科医生是相对稀缺的,因为医生总是要在孩子的哭闹声中进行诊疗,对待小朋友们,医生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细心和更敏锐的观察力”梁院长告诉我们。她在儿童眼科这个学科里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包括攻读博士都是出于她内心的热爱和追求。她向我们强调——“作为小儿眼科医生,任重而道远,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做得更好”。
02. 砥志研思 淬炼真知
提到视光,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就是“配镜”,在大家印象当中简单的配镜,却有着许多连部分行内人也不知道或是不愿深挖的学问。梁院长向我们科普,以近视患者当中常常出现的视疲劳为例,很多时候都不是因为眼睛度数增长而导致的,而是存在眼位的问题,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配镜解决的。在梁院长的分享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的执着专注,臻于至善。对于所从事专业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她从未有过一丝懈怠。
在过去的临床诊疗中,梁院长的每一步都备受考验,手术中的任何细小的失误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但经过这些年的沉淀,谈起疑难杂症,梁院长流露出的更多是自信从容。
大概八年前,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找到梁院长,她是一位白内障已术患者。“这位老人家看东西有严重的重影,对生活影响很大,她告诉我,自己曾因分不清斑马线的虚实,被摩托车挂住衣角,导致衣服撕裂,脚部被擦伤。”梁院长说起当时的情况,仍然神情关切。
经检查发现,这位老人在白内障手术前就存在两千多度的超高近视,眼轴长度已经达到了30多毫米,晶体植入术后,虽然视力有所提高,但由于术前合并内斜视,出现了明显的视物重影。又经眼眶CT检查后,梁院长发现其眼部的上直肌和外直肌发生明显移位,同时内直肌有严重的挛缩,导致一只眼睛处于眼窝的内下方,无法正常转动。梁院长告诉我们,这在医学上被称为“高度近视固定性内斜视“。针对患者的情况,梁院长研读了大量大学术资料,最终选择采用改良式YOKOYAMA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第一天重影就消失了。老人感动不已,亲手写了一面锦旗来院赠予梁院长,对一位医生来说,这是最有份量的鼓励与肯定。
更值得欣慰的是,直到今天,这位患者的眼睛状态依旧保持良好,她与梁院长之间也建立了超过一般医患关系的信任。“她到现在还向我咨询医学方面的知识,甚至有时有关妇科、高血压方面的问题她也来问我,我也不是那方面的专家呀。”梁院长说这话时,脸上的“哭笑不得”透着一股幸福劲儿,话音落下后,她对这份信任的欣慰与满足也久久流连在面庞。
曾有一位被双上转肌麻痹病困扰多年的患者几经周转找到了梁院长。梁院长详细地了解了对方的病情后,查阅了非常多的文献资料。她明白,数年的折磨,除了生理上的痛苦,患者承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最终,梁院长通过优化的直肌移植术有效地解决患者因双上转肌麻痹引起的大角度的垂直斜视,同时显著改善其眼球的上转功能,大大降低了二次手术的可能性。
梁院长总是竭尽自己所能,迎接这些颇具难度的专业挑战。她结合这些案例潜心研究,贡献了不少相关学术论文,并将这些临床研究成果在全国核心级期刊《国际眼科杂志》和《江西医药》等权威平台上发表分享。“医生是一个须终身学习的职业,要不断学习,具备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这句话时,梁院长的目光也变得坚毅起来。作为一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专业学者,她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诊疗,沉淀总结是很重要的。因此,她也从不疲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归纳总结。
在作为全国核心级期刊“国际眼科杂志”和中山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期刊“眼科学报”的审稿专家时,梁院长也一贯秉持着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的态度,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见解,为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道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梁院长的每份荣誉精彩都源于她的永不懈怠。
03. 明志淡泊 明亮柔和
“我认为在整理环境的时候,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生活当中的梁院长也是一个好静的人,这与她清丽淡雅的形象是如一的。在业余,她也不爱去往熙攘的人群中,而是更愿意选择待在家中收拾房间,做做家务活。
梁玲玲院长的办公室内陈设简单十分整洁,诊疗物品在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灯光明亮,墙壁洁白,穿着白大褂的梁院长坐在办公椅上,透出一种朴素而又自然的魅力。我们的目光落到梁院长鼻梁间架着的眼镜上,她浅浅一笑,告诉我们很多人都会问她怎么还戴着眼镜。她说自己从初中开始戴眼镜,认为眼镜也是自己气质的一部分,这让她更加知性和自信,这点对她来说更有意义,摘镜或者戴镜本来就是一种主观选择。
这时有一位患者带自己的孩子来复查眼部情况,她见此情形,主动跟我们交流,“是在访问梁院为什么戴着眼镜吗?”。她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她早已了然,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与其说是来检查的患者,她倒更像一位来访的老友。
使命感、求知欲、对卓越的追求都是梁院长前进路上的不竭动力,同时,患者的需要也使她不舍得停下脚步。“在攻克疑难杂症时,我仿佛化身患者的’战友‘,跟他们一起共渡难关,手术成功对我来说就是’光荣胜利’”她激动地说,随后神情又变得温柔,“每当患儿重见光明,他们真的就像从阴影中走到阳光底下,我看到这些孩子嬉笑打闹,我感到这是专属于小儿眼科医生的幸福“。
每一位医生都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像梁玲玲院长这样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并具备专业知识和仁爱之心的眼科好医生,恰似眼科这份“光明事业”中的一盏灯,静静发光,明亮柔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