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另一边是传统燃油汽车相关企业产值的明显回落。

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曾位列“宁波第一大产业”的汽车产业,如何抢抓新风口、再造新优势?

今起,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客户端推出“三问万亿级汽车产业如何破局”系列报道,探索宁波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的新路径。

产397万辆,销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与1.1倍。

昨日,中汽协公布了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在产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8月单月的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2万辆攀升至如今的近1300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2.9%,产销量更是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累计推广近1300万辆,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已不再小众。加上免征车购税政策延续至明年年底的利好消息,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从全球范围看,百年汽车工业的大变革渐渐云开月明,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向着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的宁波,亟待摆脱燃油车占比较高的困局,通过“外引内育”,加速培育汽车制造“新势力”企业,拉开汽车产业向新能源领域突围的序幕。

主体过于单一宁波整车制造含“新”量不足

2000年,吉利“美日”汽车呱呱坠地,拉开了宁波整车制造的序幕。吉利与上汽大众在宁波的布局,吹响了我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凭借“双子星”的出色发挥,宁波汽车产业在2016年成功赶超石化产业,并连续3年蝉联“宁波第一大产业”的桂冠。

但在全国各地抢抓新能源汽车新风口、新机遇的关键时刻,“宁波第一大产业”似乎仍沉浸在燃油车快速发展的“美梦”中,在新能源赛道的布局上略显迟缓。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市汽车产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21.9亿元,同比增长8.8%,7月单月的增幅更是高达33.2%;累计生产整车38.5万辆,同比增长1.8%,实现由负转正。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75万辆,仅占全市整车产量的1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了9.5个百分点。

从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在“极氪001”的带动下,宁波新能源整车生产同比增长了553%,但背后也存在着品类相对单一的情况。据了解,宁波目前量产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型主要有“星越混动版”“领克01混动版”“领克05混动版”“博瑞混动版”“极氪001”及刚刚推出的“博越L”。

“显而易见,吉利是宁波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主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吉利新能源汽车产量在全市的占比已超过99%,但量产的纯电车型只有“极氪001”一款。商用车方面,中车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及纯电动城市客车,产能约为每年800辆。

渗透率25%有望提前实现全国各地纷纷加码新能源赛道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大概率会提前3年,即在今年实现。”在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预测,各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将开启“走量”模式。

相比于上海、常州、重庆、合肥、肇庆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星光熠熠,宁波新能源汽车的星光略显暗淡。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高达1032亿元,同比增长57.2%,成为当地增长最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特斯拉为例,从2019年1月7日开工,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财报,特斯拉已针对上海超级工厂进行设备升级,预计年产能超过75万辆。目前,上海超级工厂已成为特斯拉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走入“2022民生访谈”直播间时曾透露,去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2万辆,增长约30%。

与上海相距不远的常州,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同比增长198.1%,产量已占江苏省的二分之一;产销量突破11.8万辆,位列江苏省第一。通过一手引进北汽新能源、比亚迪,一手培育理想汽车、牛创新能源,该市抓住历史机遇,将深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与新能源车时代“接轨”,迸发出

令人惊叹的能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重庆目前已有16家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达100万辆,占该市汽车总产能的25.8%。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吉利极星、理想汽车等中高端整车制造项目,打破了此前仅有长安阿维塔一款有影响力的新能源车型的困局。

在肇庆,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新名片。该市不仅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列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还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要达到2000亿元。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宁波亟待摆脱高度依赖吉利的局面,通过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抢抓汽车产业的新机遇。

外引内育两手抓宁波汽车产业期待新IP

“先人一步,才能高人一筹。”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所宁波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磊鑫认为,回望上海、常州等城市站上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那一刻,尽管当时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但在传统燃油车尚未被完全抛弃的情况下,难免有部分城市和企业犹豫观望,但上海、常州等城市都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

宁波制造业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备,汽车产业更是一度超越了石化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如今,在向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宁波必须聚焦重点,不断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这一增长极。

在刘磊鑫看来,宁波应引进、培育两手抓,通过新能源汽车的提质、扩面,抢抓新能源汽车市场风口。在对内培育、提质方面,宁波应抢抓吉利汽车总部、Smart全球总部、领克全球总部、极氪智能科技全球总部的落地机遇,推动吉利汽车加快研发新能源车型,增加高端纯电车型的供给,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

在与上汽大众的对接上,宁波应继续与其深化合作,提升宁波基地在全国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加大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的新能源车型的投放,更好地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在外引、扩面上,宁波应加快培育汽车制造“新势力”企业,以造车“新势力”打响产业“新势力”。“目前,宁波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吉利汽车一家,迫切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培育力度,尤其是要加强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培育,这是宁波汽车产业扩面的重要前提。”刘磊鑫说,极氪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未来宁波既需要做强极氪汽车品牌,也可以考虑吸引更多造车“新势力”集聚甬城,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在宁波投资建设总部、研发中心及整车制造基地,进一步提升全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与刘磊鑫的看法略有不同,宁波财经学院教授郭跃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国内市场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其性价比已超过燃油车;另一方面,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小米”,抑或是本地产的“极氪001”,瞄准的均是新能源汽车的中高端市场。在他看来,未来几年,行业竞争的重点将是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中间市场”,宁波应聚焦重点,在国内实现差异化发展。

郭跃认为,在商用车方面,宁波也可尝试推进浙江中车纯电动商用车产能扩充,大力发展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城市公交车。与此同时,加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的落地进程,形成覆盖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物流车、新能源环卫车、新能源渣土车、新能源救护车、新能源警用车等领域的产品体系。

除此之外,宁波可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优势,吸引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布局燃料电池物流车、卡车,补全整车产业链。健全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生态,打通车用氢气供应瓶颈,大幅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加快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化进程。(殷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