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主题为“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国际侧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面对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应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国际侧综合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称,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经济实现平稳运行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产业政策等系列政策综合治理、辩证施策,尤其是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国内外新发展变局,报告建议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国际侧综合发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治理。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庞大的消费潜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他们在购车、购房、旅游、医疗、科技、教育、养老等方面拥有巨大消费潜力。如果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中国的内部需求将进一步放大。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市场、政府和社会发挥不同作用。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渠道和激励机制,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来改善初次分配格局,发展经济,将“蛋糕”做大。政府的作用在于为所有市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提供公平保障。

第二,面向科技前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创新驱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优化、企业竞争、技术创新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可提高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有利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尤其是有利于促进各种市场主体发展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机制。

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是中国经济在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中国的起点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不多,甚至在一些领域还具备某些优势。要引导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抓住海外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机遇,在全球范围内参与构建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

从驱动转型的路径来看,对于新时代中国的高科技创新发展,既要立足自身优势基础和自力更生,集聚和培养高端科创人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创新战略,实现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实力的持续稳步增强,也要进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进实施开放创新战略,持续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新制定。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为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开拓开了个好头。(金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