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洪波大视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看到一则评论,印象很深刻:
早交楼,没烂尾的风险也算是一个卖点!(来源:家在深圳论坛)
这是在说光明近期入市的某新盘,预计明年就能交房,有些购房者就冲这点去的。
买房要看哪些方面?地段、配套、交通,这些都对。
不过,现在还有一点也非常关键,甚至是至关重要,那就是关于开发商的选择。
房子选的不对,可能最多就是涨的慢点,你还是有房子住的。
要是开发商选错了,不但房子迟迟拿不到手,还有血本无归的风险!维权、等待,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有多么好的结果。
这两天,深圳前海热点楼盘龙×天境传出“停工”、“烂尾”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花了上千万购房的业主都慌了。
不过,开发商也出来做了回应,说这是没有的事,并已经报警。对这事我在这里不再做评价。
想要提醒你的是,这两年买房,一定要擦亮眼,看看房企是不是有问题。
当然,你可能也不太想去可能财报,那么也有个简单的方法,研究一下销售额和拿地金额,那些销售额和新增货值比较高的央企国企,大概率是靠谱的(并不是一定)。
今年已经过半,房企的排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强势冲击,有人黯然退场。形势比人强。
倏忽变化,地产江湖已换了人间。
保利冲刺第二,招保万金回归
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额下滑很多,同比下跌了48.6%。
大家都很难,只要你比别人更能挺得住,比别人表现得好一点,那你就会趁机往上冲。
前三名的位置有变化了,保利上位,融创被挤了下去。
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分别以2346.4亿、2069亿、1913亿的操盘金额,位列前三甲。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保利。
对,把融创挤下去并不算什么,毕竟融创已经出事了。不只是保利,中海、绿城、华润都超过了融创。
重要的是,保利不但操盘金额排进前三,和万科非常接近,更是在全口径金额这个维度上,已经超过万科,排在第二了。
保利这是在全面冲刺第二的位置了。
作为综合能力很强的央企,保利的财务数据一直很稳健,能够在行业调整期有这样的表现,也并不让人意外。
还有一个明显变化是,龙湖也挤进前十了。一直以来,龙湖都算是一股清流,算是民企里面少有的稳健派,也不太在乎排名。没办法,都靠同行衬托,同行下去了,你不想上来也得上来。
现在看来,销售额前十里面,只有碧桂园和龙湖是民企,其他的八家,都是央企、国企或者有国资背景的房企(混合所有制的万科和绿城,大股东都是国企)。
我不是说排名靠前的这些房企就一定靠谱,毕竟恒大、融创也都出现资金问题了;从概率上看,这里面的央企、国企应该是没问题的,比如保利、中海、华润、招商等。
就拿深圳来说,上半年销售额最高的前两名是华润、深铁,一个是央企,一个是深圳本地国企。
来源:克而瑞深圳区域
销售额高,其中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应该是,购房者对于房企品牌和背景的信任。
很多年前,有个说法叫做“招保万金”,当时是作为股市中表现最好的四大地产龙头股出现的。
多年过去,沉浮变幻。如今,招商、保利、万科、金地这四家房企,仍然排在销售额前十中。这种稳健程度,在有些房企频繁暴雷的背景下,就显得尤其可贵。对于这些房企,不用太担心他们会烂尾。
做惯了乙方的,趁机做甲方
看销售额,其实还是有些偏差,因为这个数据代表的是过去。过去拿的地,过去卖的房。
碧桂园之所以还排在第一,融创还能留在前十,也是因为他们过去的体量太大。
要是看未来,那就不一定了。
有一个很直观的数据,就是看房企新增货值:一家房企还有没有钱拿地,还有没有子弹可以打。
今年初,万科郁亮喊出了那句让不少地产人悲观的话,“房地产进入了黑铁时代”。结果你猜怎样,今年上半年新增货值最高的,竟然就是万科。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好家伙,嘴上说着不行不行,拿地却拿了个第一。这就跟那些考试前说着不复习,结果自己偷偷熬夜看书一样。
别听他是怎么说的,要看他是怎么做的。
这年头,敢于大规模拿地的房企不多了,新增货值前十里面,九家都是国企央企或国资背景,万科、中海、华润、绿城、保利、建发、招商、中国铁建、中建东孚。
只有一家是个例外,就是杭州的滨江集团。这家企业是杭州的本土龙头,靠着杭州楼市的热度,这两年冲的很猛。
要是从拿地金额来看,滨江集团以467.3亿排在第一,超过了中海、万科。在其他房企普遍大幅收缩的背景下,滨江拿地金额竟然大幅增长了38%,太有勇气了。
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大型建筑类央企,旗下的地产开发公司都开始猛冲。
中国铁建、中建东孚(中建八局的地产开发公司)新增货值都排进了前10,中交房地产则排进了前20。
做惯了乙方的人,趁机都想做甲方了。
央企国企敢拿地,民企大部分隐身,这也形成了一种结果,新增货值的集中度更高了。据克而瑞数据,截止今年6月末,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总货值的49%。
什么意思?10家房企,拿了百强房企一半的地!
且十强房企内部分化明显,万科、华润、中海持续纳储的同时,而融创则暂未有土地入账,碧桂园拿地金额也不多。
新增土地货值,是和未来销售规模相关的。
可以预见,接下来房企还会继续分化,碧桂园会掉下前三,融创会被挤出前十,央企国企会占据更多头部位置。
总的来看,在今年这种市场行情下,还敢于大规模拿地的,大概率也是手里子弹比较充足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财务状况,购房者选择房企可以参考这些指标。不然的话,在行业这么难的背景下还敢冲,那真是有点想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