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片)
2016年9月,我来深圳看房,先后看了福田、南山和罗湖,最后去了龙岗。
龙岗3号线南联站附近,有个楼盘叫远洋新干线,有住宅有公寓,公寓的名字叫晶钻广场,当时刚交房不久。
新干线的住宅当时卖4万多一平,公寓以复式为主,有32平的一房,50多平的三房和60多平的五房。
复式层高不矮,有4米8,所以二层也不会局促。挑高设计,采光良好,50平设计了三个房间,实际使用面积52.3平,使用率高达105%。
图片来自链家
如果说晶钻的缺点,就是没有阳台,复式上下楼略嫌不便,还有不通燃气,需要用电磁炉做饭。
但是它足够便宜啊!
当时晶钻广场的价格3万出头,32平的一房90多万,50平的三房160万。
这个价格即使放在2016年,也便宜到让人吃惊。当时在福田,160万连20多平的单间都买不到,在这里却能买到地铁口三房,而且并不局促,简直不敢想象。
当时陪我看房的,是个30出头的女中介,人很知性优雅。对,确实能用优雅来形容,她带我看过几次房,我对她印象不错,心想如果她能多读点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她和老公,带着两个孩子还有老人,租住在皇岗村的农民房,月租金2800,手里存了八九十万,想买一套自住房,又力不能及。
当时她带我看完晶钻广场,我就说,你可以考虑买一套这里的三房啊,首付80万,一家老小就不用挤农民房了,升不升值先不说,至少把自住问题解决了。
她当时笑了笑,不置可否。
2
六年过去了,深圳的房价如同坐了一轮过山车,先大涨再中跌,绝大部分房子比起六年前,还是有30-60%的涨幅。
晶钻广场,当年那么便宜的复式公寓,六年时间,是涨,是跌,还是横盘?
答案是:跌了,而且跌的还不少。
32平的一房,现在挂盘70万;50平的三房,120万可以买到。比起六年前下跌25%。
这价格惊的我一身冷汗,幸好那位知性优雅的女中介,没有听我劝,买一套三房自住,否则住也住的不开心。
都知道公寓不涨,但六年前低价买入,持有六年又跌了25%,实在是有点夸张。
公寓的无底线下跌,至少戳破了三个神话:
一是深圳人多地少,房价永远涨。
二是深圳房子的供应量不够。
三是深圳刚需被高房价绑架,无法实现自住需求。
3
有人会说这是公寓,50年产权,没有阳台没有燃气,只能贷款10年,税费高等等,全是问题。可是再多的问题,都可以用价格来抹平。
100多万,买地铁三房够不够,能不能满足自住需求?
完全可以,一家三代的居住都解决了,首付几十万,还贷压力也不大,甚至比惠州还便宜。但大家就是不买,投资客不买,刚需也不买。
如果认为晶钻广场是纯粹的公寓,缺点太多,那我再举一个例子,龙岗吉祥地铁站附近的保利上城。
这个盘同样是有住宅有公寓,不同的是,保利上城的公寓70年产权,有阳台,通燃气,还带学wei,和住宅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2016年,保利上城80多平的三房,公寓卖300万,住宅卖420万。
现在,保利上城的住宅卖560万,公寓还是卖300万。
所以,深圳缺的是房子吗?不是,深圳不缺房子,只缺优质的投资品。
刚需缺的是钱吗?不是,刚需缺的不是能买到上车盘的钱,是买到优质商品房的钱。
房子在深圳,早就不是消费品,而是投资品了。
4
9月份,深圳成交了1730套二手住宅。
9月份的二手房成交数据,北京14329套,上海14764套,深圳1730套,北上是深圳的8.5倍。
为什么北上深常住人口接近,二手房交易量却差了8倍多?
当然是因为深圳调控更严,用入户+三年社保和指导价卡死了买房客;当然是因为深圳有严重的新房倒挂。
但是单这两条,不足以让深圳和北上的成交量差异如此巨大。
深圳成交如此低迷,骨子里的原因是,深圳是一个搞钱之都。
所谓的搞钱之都,就是这个城市的人对发财和赚钱欲望格外强烈,一切为了搞钱,万物皆可搞钱,房子更不例外。
在绝大部分深圳人眼里,房子不是一个生活必需品,而是一个大额投资品。
投资品的特性,就是追涨杀跌,只追稀缺,只追龙头股,越涨越买,越跌越不买。
大家认定住宅是绩优股,就会一直追涨它,越涨越买;认定公寓是垃圾股,就会越便宜越不买,越不买越便宜。
一旦被排除出投资品的行列,公寓就只剩下了居住属性,而居住价值,只和租金挂钩,值不了太多钱。
一套月租金6000的房子,居住价值大约是180万,其他全是投资价值产生的溢价。一套公寓如果只有居住属性没有投资属性,你说能值多少钱?
但是,卖公寓的人会严重夸大公寓的居住价值,会模糊它的投资价值,会说深圳人多地少,深圳的房子都很值钱,公寓一样是深圳的房子,自然会跟着住宅一起涨。
很多没房票的,没资格的,钱少的,弄不懂投资和居住属性差别的,又很想拥有一套深圳房子的人,就入了公寓的坑。
公寓不涨,这不是公寓的错,也不代表公寓毫无投资价值,这是贪婪资本的本性,是搞钱之都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