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007)发布最新公告称,将积极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资料图片)
不久前,碧桂园本金共计约人民币147亿元的9笔境内债在一个月左右全部展期成功,时间短、效率高,表明了碧桂园化解债务风险的积极态度和执行力,更传递出投资人对碧桂园的理解和认可,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此次碧桂园寻求境外债整体解决方案,在市场预期之内。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整体统筹的安排更容易获得市场机构的认可,体现了公司负责任的态度。同时,公司努力保交付保经营的实际行动,“最大程度保障包括客户、员工、债权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的明确表态,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流动性压力持续,将推动境外债管理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重大挑战,销售疲弱、融资困难、信心低迷,企业现金流压力持续加大。克而瑞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9月,逾7成百强企业单月业绩同比降低,规模房企整体仍陷负增长困局。
房地产重大负面信用事件频繁发生,目前累计已有数十家房企出现实质性违约,甚至以旭辉、远洋为代表的示范性房也遭遇流动性危机。媒体通过人民法院公告网以“房地产”为关键词检索,并剔除了重复分发企业、及非房地产企业的名单统计后发现,截至8月31日,年内已有约150家房企发布了相关破产文书。
房地产行业信心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碧桂园面临短期流动性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如此,碧桂园方面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流动性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干扰。
碧桂园9支境内债券均展期成功,只用了一个月左右就是最好证明。自境内债券在8月14日停牌后,碧桂园“16碧园05”率先于8月18日公告展期方案并于9月1日获得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其余8笔债券分别于9月4日公告展期方案,并于9月11日、9月12日、9月18日陆续获得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
业内人士认为,碧桂园9笔境内债到期时间整体延展3年,债券即期兑付压力降低,为公司换来了集中精力恢复运营的时间与空间。一方面,可以专注于经营,避免疲于奔命应付债券谈判;另一方面,整体经营资金压力得到缓解,能够将宝贵的现金资源用于各个项目的开发建设,集中资源落实保交付任务,进入到相对良性的发展循环中。
同时,碧桂园也在竭尽全力加强销售及回款,削减不必要支出,并探索资产处置等不同方案筹集现金流,包括在8月份出售了所持广州亚运城联营项目公司26.67%股权等,积极化解债务风险。
积极化解债务风险,将制定整体解决方案
当前,房地产市场下行仍在持续,房企现金状况依旧持续承压。碧桂园公告称,“公司将积极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在尊重所有债权人现有法律地位和法律偿付顺序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碧桂园对境外债务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符合市场预期,也体现了企业负责任的态度。在行业暂未走出困境且情况不明的条件下,修修补补式的短期方案无法解决问题,也很难保障境外债权人和利益相关方的整体利益。
在境外债展期方面,行业内已有好消息传来,这也为碧桂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信号。9月18日晚,融创中国公告表示,境外债重组方案获得债权人会议高票通过,共有2019名债权人针对债券本金及应计未付利息总额99.23亿美元进行投票,最终2014名持票人投票赞成,债权人数通过率99.75%,债务总额通过率98.3%。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认房不认贷、首付比例降低、取消限购等政策组合拳逐渐落地,房企将迎来销售复苏和回升的机会,而境外债权人需要利用市场复苏的机会尽快拿到本金和利息,因此也倾向于在看到希望的前提下做出阶段性妥协。
保交楼兑现承诺,今年已交付房屋约42万套
碧桂园在公告中称,集团将保交付作为最优先的业务目标,通过资金专款专用、严格管理预售监控资金等方式,切实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并完成保交楼任务。
保交付是房企至关重要的责任,也是楼市安全的底线。在房屋交付量上,碧桂园一直走在行业前列。2022年,碧桂园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交付房屋近70万套,交付量稳居行业第一。今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碧桂园集团及其合资企业和联营公司累计交付房屋共约42万套,累计交付面积约5112万平方米,交付项目涉及到31个省份、235个城市,部分项目实现提前交付。
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认为,碧桂园9笔境内债已全部展期,这将大幅度缓解碧桂园短期内到期债务的压力,也有助于碧桂园将精力集中到公司现在重点工作“保交楼”上去。
近两个月来中央密集发声释放利好信号,广州、深圳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均已逐步落实“认房不认贷”,加之恰逢营销旺季,整体新房成交规模有望止跌企稳。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也表示,政策支持之下,房企化债工作逐步向好,房企整体统筹的安排更容易获得市场机构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