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在宝钢,抓辊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成为正式员工;在青岛港,过去开塔吊不敢喝水的工人能够看着控制中心,通过吊车上30个摄像头传来的高清视频远程遥控,吊运集装箱。在11月20日举办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上,聚集了工业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
从以装备制造、智慧园区为“主角”的分论坛,到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论坛,此次大会上,不少分享者在讲述案例时都以“工业互联网”概念被提出的2012年为起点。
这一年,美的集团已经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的尝试。其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把员工、物料、器具等都连接起来,通过数据驱动工厂的运营,目前集团已有13个制造基地部署了5G,包括老制造基地的5G改造及新工厂的建设。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这一年开始打磨智能制造工艺。当时不可想象的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过程,如今出现在本次大会展台的展示视频里。“现在自动化升级是正常操作。”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
在借助5G应用与工业互联网的连接作用下,一些制造企业初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更直观地感受到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由中国联通和雅戈尔共同打造的5G全连接工厂,就将成衣出厂的时间从原来的15天缩减为5天,确保一周之内让消费者拿到新衣。
实际上,今年也是我国5G商用3周年,是工信部开展“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收官之年。不少本次参会的嘉宾都说,3年来,5G为矿山、电力、电子、建材等重点行业赋能,5G的应用从试点示范逐步扩展到大规模应用。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说,5G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对5G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有大量技术需要创新突破,而中国在标准化体系设计方面进展顺利,“中国的5G专利在全球申请专利中占40%。”他还特意提及产业发展及新标准简化带来的价格变化,“5G模组刚出来的时候是2000多元,现在不到500元,三年平均降价40%,价格仍有望继续下降。”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看来,5G+工业互联网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制造的赋能,使得装备、产线、车间、工厂发生革命性变革。5G+工业互联网正催生出制造业模式、产业形态的根本性改变。
余晓晖认为,某种程度上属于两个不同阵营的通信业和工业,在5G+工业互联网当中相互融合,不光推动了工业的转型升级,也给数字产业提供了新的赛道和新的模式。在他看来,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场景的需求,以及政府推动的5G+工业互联网的工程,给中国的创新产业化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20余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项目。“这为推动我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为下一个阶段建设5G全连接工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余晓晖说。
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正得到加速培育,也将重新定义移动通信的需求。“我们移动通信走过了第一代,走到了5G,未来还要走到6G。”在邬贺铨看来,1G到4G是面向消费应用,5G扩展到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应用,这对于5G而言增加了很多要求,也驱动了5G的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毕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