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近日,“冰广式”引发网络热议。所谓“冰广式”,即是网友将癍痧、夏桑菊、板蓝根等凉茶加冰块所制作而成,凉茶竟如此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聚焦点中。

从东晋到近代,喝凉茶是广东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凉茶文化也是岭南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然而近年来,传统凉茶业的处境每况愈下,即便在像越秀这样的广州老城区,也只能在非主路或巷子里找到凉茶铺的身影;在商圈集中的天河区,也只能在街道边见到寥寥几家。

当前,广东凉茶店发展现状如何?本报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凉茶行业的发展面临店铺租金高企、人力成本增加、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挑战,凉茶店数量逐渐减少,凉茶企业则在坚守传统凉茶文化和创新发展中不断摸索前行。

灌装凉茶制作过程

▋销量曾超过可口可乐,如今门店数量减半

在广州街头,一间间凉茶铺的消失,取而代之是新式茶饮和网红咖啡店流行。

“凉茶店的数量同巅峰期相比萎缩50%以上,高峰期仅直营店就有100多家,加上加盟店大约400多家凉茶店,而现在平安堂旗下只剩200多家凉茶店。”有着25年从业经历的黄若鹏说道,他在广州平安堂凉茶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凉茶店的数量减少,让他强烈地感受到凉茶行业在衰退。

“受2003年非典疫情影响,中医药火热,凉茶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当时,一条街上五六家凉茶店共存是一个非常普遍现象。”黄若鹏回忆,在非典期间,凉茶行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凉茶店数量爆发式地增长,平安堂、清心堂、黎泉、黄振龙等品牌的线下凉茶店也从广州逐渐覆盖到佛山等广东省内各地。

2006年,凉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凉茶饮料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加多宝全年销量突破200亿元,占据罐装凉茶市场八成份额,力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等成为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名。

黄若鹏感受到,凉茶行业走下坡路的时间拐点在2017年左右,凉茶店数量开始慢慢地减少。目前根据在大众点评上的统计,广州的平安堂、黄振龙等凉茶门店都在100家左右,如此的数量已经难以重现当年“每隔几条街就有一家凉茶店”的盛景。

“凉茶的价格无法像网红奶茶一样高。”凉茶店面临着租金、人力成本、原材料上涨,但凉茶的终端售价相对较低,利润率低,加上销量大不如前,无法与新式茶饮竞争。因此,不少凉茶店从热门商圈搬出,选择仍然有利可图的位置经营。黄若鹏说,凉茶是一个价格亲民的饮品,如果提高凉茶价格,可能会导致顾客的流失。

▊口感影响年轻人选择,新式茶饮多为首选

凉茶店,是广东人刻在记忆里的痕迹。凉茶的清苦味道也伴随了不少广东人成长。如今在商业街道,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是无数新式茶饮店。

味道太苦是不少年轻人减少购买凉茶的原因。记者在街头随机对路人进行采访,发现年轻人更偏好方便、好喝、好看的茶饮。“小时候家旁边很多凉茶店,现在少了很多。我不喜欢喝,太苦了。”暨南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黄敏(化名)告诉记者,一般很少会主动喝凉茶。

“热气”“湿气”是不少老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自己其实没什么湿气的感觉,而且凉茶太苦了。外地人也没有喝凉茶的习惯。”28岁的高清(化名)来自河南,他告诉记者,对于缺少凉茶文化浸润的来穗人员而言,接受凉茶需要一定的时间。

黄若鹏说,虽然年长的消费者喜欢口感重的传统凉茶例如癍痧凉茶等,但口感清爽的凉茶还是能争取到一批年轻的消费者,例如茅根竹蔗水、菊花茶、罗汉果茶等。

不过新式茶饮吸引年轻人之处还有“茶饮社交”这一重要因素。在不少新式茶饮店,动辄排队数十分钟候餐、在店内聊天已经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模式,一杯奶茶、咖啡被赋予了社交属性。在天河区石牌商业街道附近,记者至少看到10家新式茶饮店。等候取餐的外卖员、点单的顾客……新式茶饮店门口熙熙攘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新式茶饮店装修精良,并配备了桌椅等供顾客歇脚聊天。正在万菱汇某咖啡店等候取餐的刘小芸(化名)告诉记者,咖啡店和奶茶店很多时候并不只是承载了喝的功能,更多时候是消费者需要找个地方聊天、谈工作,这些店就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凉茶店很少具备这样的氛围,况且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凉茶的味道。”

也有不少来穗人员主动选择凉茶,主动选择的背后是对老广文化的一种碰撞与热情。“感觉凉茶承载了广东的文化,我对广州的文化,特别是广式文化很有兴趣。”张女士在4年前来广州,之后便一直尝试接触广式文化。

▋传承传统凉茶文化,创新产品和运营渠道

在高企的经营成本、产品的“老龄化”、消费群体变化等多重因素面前,凉茶行业目前举步维艰。

广州平安堂凉茶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黄若姮表示,近年来,随着店铺租金高企、人力成本的增加、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上涨,凉茶行业发展越来越艰难。同时,传统凉茶的苦味本就不讨喜,年轻人对凉茶的认知很少,奶茶及其他饮料给传统凉茶铺带来了直接的冲击。

此外,凉茶行业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凉茶被定性为植物饮料,不能以功效为卖点在商品包装、店铺门面上进行包装宣传,导致无法扩大消费者群体。

面对每况愈下的形势,凉茶企业并非没有想过转型。首先是在提高工艺水平和预包装产品上下了更多的工夫,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研发新的凉茶产品。

黄若姮介绍,除了将传统苦味凉茶制作成灌装产品,也推出不少口味更为宜人的灌装凉茶饮料,包括菊花茶、罗汉果茶、竹蔗茅根水等。同时,除了在传统的超市和商店销售凉茶外,积极开拓新的运营模式,利用社区团购平台进行产品网上销售。

灌装凉茶饮料生产线

“部分凉茶品种已经上架到社区团购平台,例如茅根竹蔗水在社区团购平台上受到不少的消费者的欢迎。”黄若姮表示,除了在广东省内尝试新的运营方式外,积极地把凉茶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例如北京市和上海市。但她坦言,在广东、广西以外的地区尝试推广凉茶,确定存在一定难度。

凉茶行业内部也在探索利用新工艺研发新的凉茶产品种类。“未来的凉茶或许能像咖啡一样做到现场萃取。”黄若姮说,当前也正在研究能否现场进行精细萃取,做到新鲜看得到,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关注。

“未来,希望凉茶行业既能传承传统凉茶文化,又能创新发展,重新让它更有活力。”黄若鹏表示,凉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研发口感好和略带有功效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为了迎合市场,抛弃凉茶传统的特色,但又要创新发展,研发新的品种满足新消费群体的需求,企业和行业也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链接:“冰广式”是“创新”还是“炒作”?

近日,“广东人自制的冰广式有多好喝”“冰广式凉茶真的健康吗”登上了微博热搜,有不少自媒体博主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制“冰广式”的视频。

“冰广式”顾名思义是加了冰块的广东凉茶。在咖啡店有一种咖啡叫作“冰美式”就是一大杯的冰块加水和浓缩,于是有人戏称加了冰块的凉茶为“冰广式”。

“网上流行的所谓‘冰广式’就是一个开玩笑的段子。”谈及网络流行的“冰广式”,黄若鹏认为传统功能性的凉茶是不宜加冰的,适合温热饮用,加冰的凉茶可能影响其功效,而胃寒的市民喝了冰冻的凉茶之后则有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冰广式”并非是凉茶店发起的新品,而是在社交媒体上网友的操作。实际上,不少凉茶品牌都在寻求创新,希望可以借助年轻人、国潮等方式让凉茶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据了解,邓老凉茶曾通过本草茶饮结合甜品等,试图打造“国潮”养生茶饮,并通过多场景渗透,打造沉浸式的“国潮养生”新体验,试图让广东凉茶更显年轻化、场景化、多元化。而罐装凉茶品牌“王老吉”也在广州推出了“1828王老吉现泡凉茶”线下店,通过调和口味与打造沉浸式店面来拓展新式茶饮市场。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杨朝露、龙锟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作林、杨朝露、龙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叶碧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