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魏东辉 纪方博 济宁报道

兖州,“古九州”之一,素以“九省通衢,齐鲁咽喉”著称。这里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双耀”相会之处,亦是和圣柳下惠、画圣吴道子生活的热土。如今,古老而又年轻的兖州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在“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中大步向前。

兖州城市风光

“我叫兖州,请收下我的名片”

姓名:兖州

古称:沇州、滋阳、夏邑、瑕丘、东鲁、沙丘城

别名:九州古城、齐鲁咽喉、端信之邦

户籍:中国·山东·济宁

面积:535平方公里

人口:54.1万人

语言:中原官话、兖普

性格:热情好客、耿直忠厚、勤奋务实、认真严谨、端正诚信

“我叫兖州,我的历史源远流长”

大禹文化公园

这里有承载着大禹精神的大禹文化公园,游览其中,仰望手拿耒耜、雄伟壮丽的大禹像,切身感受大禹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

这里有宏伟坚固、宛如长虹卧波的金口坝,作为曾经的“兖州八景”之一,每当雨水多发时节,就会出现漫坝,再现“金口秋波”的景观。“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作为诗坛双星的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处赋诗相别。

从大禹文化、九州文化到儒家文化、李杜文化、端信文化,这里处处彰显历史底蕴。颜回、曹操、李白、杜甫、柳下惠、吴道子等都曾生活在这片热土,这里人杰地灵,处处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我叫兖州,自古我就有非凡的技艺”

鲁绣

五谷画产生于古代的“填仓节”,人们依据五谷杂粮的形状、颜色、纹路等进行粘贴,制作成一幅朴实而又不失精致的画卷,以此寄托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花棍舞又称打棍舞,传说起源于叫花子乞讨用来防身的打狗棍。明清之后,兖州一带的流浪艺人受到“霸王鞭”的影响和启发,在竹竿两头装上钱铃和布头,发展成为今天花棍叮当、声调欢快的民间艺术形式——花棍舞。

时至今日,在兖州这方土地上,仍保留着兖绣、马氏形意拳、查拳、请猴、贾凫西鼓词艺术、虎饰、漕河斗蟋蟀、龙腾花轿制作技艺、砰砰鼓等一系列远近闻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叫兖州,我家的饭菜特别‘适味’”

牛楼小镇

“不喝胡辣汤,一辈子不知香”,兖州人的清晨,往往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开始的。清早起来,无论是晨练完的老人,还是匆匆赶路的年轻人,都会找个早点铺坐下,盛一大碗胡辣汤,猛喝两口,暖胃又舒心。

“凉快凉快好凉快,麦子煎饼黄瓜菜”在很久之前,兖州就流传着这两句歌谣。麦子煎饼闻起来麦香浓郁,吃起来嚼劲十足,还有美容健齿、养胃等功效。是兖州地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美食。

舌尖上的美食,兖州比比皆是。香甜酥脆的大烧饼,金黄诱人的馓子,越嚼越香的壮馍......可甜可咸,可香可辣,等您亲自来品尝。

“我叫兖州,我的未来值得期待”

泗河风光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兖州区生产总值为587.7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9.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67位,被评为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鲁南高铁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济宁新机场、济微高速正在加快建设,327国道改线提速推进。新建、改造城区主次干道71条,打通“断头路”12条。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旅游消费持续升温。近年来,兖州区通过整合龙湖湿地、牛楼小镇、花海彩田等旅游资源推出观光休闲旅游线路,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全区旅游消费总额56.1亿元,同比增长34.2%。

民生保障有效有力,民生福祉更加厚实。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3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7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2元,增长11.5%,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兖州,傍泗河之灵秀,蕴李杜之风华,兼顾悠久的历史与蓬勃的生机,千年流芳的金口坝,天下第一镇水剑,等你来一睹芳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