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人民立场 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资料图片)
——2022年赫山区纪委监委乡村振兴领域监督回眸
▲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乡镇开展调研。
▲纪检监察干部面对面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玲通讯员 唐宁晶
去年10月,赫山区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在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工作考核结果中,赫山区纪委监委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和推进县综合序列中排名全省第二……
2022年以来,赫山区纪委监委坚守人民立场,把乡村振兴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通过高位推动、立体监督、靶向施治,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立体监督
一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乡村振兴领域监督点多面广,区纪委监委通过班子包村、干部蹲点、系统联动的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督网络。“针对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区纪委监委召开班子会议5次、专项会议11次,开展现场督查80余次。”赫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胡鑫介绍,“对联点镇岳家桥镇的12个村、社区,我们12名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制定包村方案和任务清单,每月走村入户,督导检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粮食生产等。”在高位推动下,岳家桥镇被区委定为整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驻点村洗澡坪村获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多亏这口钻井,解决了周边40多户群众的生活用水,我们再也不用花钱买桶装水了!”岳家桥镇集中村村民向腊军高兴地对记者说。在纪检监察干部蹲点督导下,短短半月,村民吃水难问题顺利解决。
为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一线,区纪委监委抽调30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15个督导组,下沉全区1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蹲点干部吃住在村,从群众冷暖中查找问题线索,共接待来访群众482人次,解决群众问题和困难25个。
针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区纪委监委构建“1+N”监督体系,建实“机关部室+派驻机构+乡镇纪委+特约监察员+村级纪检委员”片区协作机制,攥指成拳形成监督合力。2022年,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共处分18人,追缴资金125万元。
雷霆出击激活乡村治理“廉洁动力”
“我向施工方索要‘管理费’,愧对群众对我的信任,更破坏了营商环境……”面对纪检监察干部回访,龙岭产业开发区马龙坝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某胜后悔莫及地说。
针对马龙坝社区干部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过程中违规收费、私分集体资金案件,2022年8月,区纪委监委共对涉案的10人予以党纪处分,其中,陈某胜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区纪委监委审理室负责人说:“该案暴露出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虚报冒领乡村振兴资金等共性问题,涉案人员涉及3个村、社区,我们将处分决定宣布大会开到案发单位,组织16名同事旁听,让身边案警醒身边人。”在推动处分决定宣布变警示教育课堂的同时,区纪委监委建立了分级分类典型案例资源库,紧盯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通报乡村振兴领域典型案例14起。
为推动村务清爽透明,2022年9月至12月,区纪委监委聚焦“三资”“三务”、民生项目、干部作风,督促全区207个村、社区全面清理起底村集体“三资”,暗访检查“三务”公开情况,从小切口入手,管住“小微权力”,共发现问题线索102件,已处理81件,立案40人,处理84人,追缴资金177万元,推动相关单位完善制度30项。
纠治“四风”问题必须驰而不息。区纪委监委开展“四不两直”专项检查,督促整改不规范驻村问题64个,调整、撤换驻村帮扶工作干部8名。在村组一线设立基层作风建设观察员,“点对点”、近距离监督村干部履职情况。
靶向施治推动民生资金颗粒归仓
“多亏纪检监察干部给我解释政策,才知道孩子可以享受‘雨露计划’,4个学期一共有6000元补助,全部补发到卡里了。”2022年8月,赫山区新市渡镇跳石村村民王先生因不懂政策,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儿子一直未享受“雨露计划”补助,纪检监察干部日常督查发现问题后,迅速督促职能部门核实情况,将资金补发到位。“一卡通”资金能否精准入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区纪委监委全面筛查近5年的“一卡通”问题线索,对2021年专项整治发现的数据采集、制度执行、操作流程、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杀“回马枪”,确保问题定期销号。
2022年以来,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监督服务微信群和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对各项补贴发放情况逐人逐笔逐卡展开双向核查,严肃查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涉卡腐败行为,共党纪政务处分5人,批评教育等处理33人,督促整改问题79个,发放补贴资金1308万元,追回资金114.3万元。针对发现的廉政风险点,督促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措施6项,让“一卡通”成为群众心中的明白卡。
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2022年,区纪委监委紧盯乡村振兴工程项目和惠民惠农资金管理,加强对社保、医保等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群腐”领域共立案90件,党纪政务处分78人,为群众“养老钱”“救命钱”等架起纪律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