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网

巍巍巴颜喀拉山脚下,广袤的草原褪去夏日的青色,呈现出初秋的黄绿相间色彩。

一位头戴毡帽,面容粗粝黝黑的藏族汉子,弯腰拔出一绺牧草,看看根系发育长度,放在鼻尖轻嗅。迈着瘸拐的步子,一边细数草原上鼠洞数量,一边盘算需要补种草籽的面积。他就是65岁的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草原站原站长罗日盖。

这位常年奔波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黄河之源、与草原打交道40年的“草原专家”边走边说,“那片土地曾是黑土滩,寸草不生,早些年,行走在草原上,时常会见到一片片牧草稀疏甚至寸草不生的黑色土地,这种就被称为‘黑土滩’,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就表明这里的草场已身患疾病、正在严重退化。如果不及时治疗,黑土滩将会像传染病一样继续蔓延,危及周边草场。”。

草原是青海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青海乃至全国生态保护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过程中,保护和建设好草原生态,其意义不言而喻。

围绕着穿境而过的黄河,达日县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达日县属高寒、高海拔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修复需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草原保护修复过程中,达日县投入的项目资金可以说是力度空前,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相继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退牧还草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草原有害生物防控、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工程。

“达日县草原生态治理项目、投资额度、治理规模等均走在全国涉藏地区各县前列,许多严重退化的草原重新披上了绿装,寸草不生的鼠荒地、黑土滩等治理成为优质的牧草地。”达日县委常委、吉迈镇党委书记才让尼玛说,治理效应逐步显现后,达日县全力推动牧草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生态、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依靠绿色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产业道路。

达日县仅仅是整个青海省以及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稳步增强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南介绍,随着青海省统筹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综合治理、退牧还草工程、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青海共建成草原封育围栏3293.30万亩,补播改良918.17万亩,治理黑土滩型退化草地797.81万亩,治理沙化型退化草地83.07万亩,建设人工草地135.32万亩,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比2011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1.6个百分点,草原植被盖度保持稳定及趋于好转的草原面积占86.85%。青海全省草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