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转自:河北新闻网

住建部近日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明确各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本地区《2022年“口袋公园”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力争2022年内建成不少于40个“口袋公园”,新疆、西藏等地可结合实际确定建设计划。

“口袋公园”即利用城市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等,通过栽植树木,铺设园路,增加座椅、廊架等建成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城市绿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作为大中型公园的补充,利用“边角料”改造而成的“口袋公园”,可以盘活闲置资源,增加城市的颜值和绿度,拓展群众的公共活动空间。

“口袋公园”的优势在于就近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有了家门口的休闲好去处。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茶余饭后想出去转转或锻炼一下,但附近没有公园,去远一点的公园又耗时费力、颇为不便,无奈只能作罢。而“口袋公园”就在生活区附近,很快就能到达,能够满足休憩、健身等多种需求。

要想让“口袋公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此次住建部印发的通知,其中有一条就提到“在设计和建设上,要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树老树,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实际上,有的地方之前已进行探索,积累了经验。比如,保定市的五勇士广场,塑胶场地上的树池专门铺装了透水混凝土,既能保证水流下渗,不影响树木生长,又方便群众活动。

三分建,七分养。“口袋公园”要建好,更要维护好。建设“口袋公园”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在完善服务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比如,建立完善管护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做好公园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推行“口袋公园”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责任到人。只有让“口袋公园”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群众才会愿来、常来。

“口袋公园”是一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是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期待各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口袋公园”的建设步伐,让“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变为现实,让群众能够享有更多的幸福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