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着力打造尊商亲商安商市场环境

三项硬措施“打假保名优” 护航企业发展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越优,企业发展越好。今年以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围绕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大力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危害市场主体和群众权益的各类违法行为,真正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资料图)

坚持精准施策“做实功”

认真落实“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针对侵权假冒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方式,广泛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分析,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机制,精准划分名优企业范围,精准对接企业利益诉求,精准开展包联帮扶,集中治理行业“潜规则”问题,全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周密部署。以重点区域内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明显规范、各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目标,印发《2022年河北省“打假保名优”活动实施方案》,各地结合属地实际和打击侵权假冒重点工作,分别制定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全省上下统一行动,确保“打假保名优”活动各项措施末端落实。

聚焦问题、强化协作。锚定重点区域名优企业,选取788家有品牌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和外省在冀知名品牌生产经销企业,建立打击侵权假冒常态化协作机制,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强化政企交流互动,针对焦点难点问题,明确负责机构和责任人,实行台账式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解决一个销号一个,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聚焦服务、问需于企。坚持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省、市、县三级组成多个工作组进企业、下车间、问需求,深入宣讲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宣传“打假保名优”工作安排、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法规,深入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侵权假冒等热点问题,累计走访企业3641家次,收集企业需求和侵权假冒线索3054条,逐一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烦心事、忧心事”,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重拳出击“做真功”

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贯彻到“打假保名优”活动全过程,多措并举开展综合治理,坚决做到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坚决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等不良现象,坚决为名优企业加快发展保驾护航。

严查各类侵权行为。组织省、市、县三级执法部门开展联动执法,严厉查处商标、专利和“山寨”“傍名牌”等违法行为,共查办侵权、假冒伪劣等案件1839件,涉案货值1456.24万元。先后查处假冒“衡水老白干”“承德山庄”“五粮液”等品牌白酒、“伊利”牛奶等品牌乳制品、“凉白开”“露露”“六个核桃”等品牌饮品、“风帆”“骆驼”“南孚”等品牌电池、“亿利”“欧亚惠通”等品牌汽车配件、“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服装、“海飞丝”“蓝月亮”“六神”等品牌日化品等一系列侵权行为,真正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充足公平市场空间。

严惩违法犯罪活动。充分发挥“双打”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深入开展互联网等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大力开展“剑网2022”“昆仑2022”“秋风2022”“龙腾2022”等专项行动,破获犯罪案件96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81名、涉案金额6.7亿余元,始终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震慑效应显著增强。

严办民生领域案件。围绕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领域,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加强对防疫用品、儿童学生用品和日常生活必需用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等产品的专项检查,共查办各类民生领域案件11440件,罚没金额合计1.24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4件,消费环境得到大幅净化。

坚持多方协同“做深功”

把优化市场环境作为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抓手,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主体满意为目标的要求,深入推进打击侵权假冒区域合作、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协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宣传,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打击侵权假冒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深入推进区域协作。全面加强与京津的对接协作,签署《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监管执法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冀晋、冀鄂建立“打假保名优”协作机制,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联动合作机制,联合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行动,查办了一系列跨区域侵权假冒案件,进一步拓展了跨区域联合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深度广度。

深入推进部门联动。“打假保名优”涉及领域多、部门多、头绪多,全面强化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配合联动,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紧密联系。出台《关于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司法打击力度。实施打击申请人恶意商标抢注行为专项行动计划,开展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联合行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对2.3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进行核查处置。出台举报奖励办法,完善投诉机制,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挽回群众经济损失7100万元。

深入推进宣传引导,向社会彰显打击侵权假冒、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质量提升的坚定决心。先后开展“3·15”消费维权、“4·26”知识产权保护等“打假保名优”宣传活动3390次,向社会曝光侵权假冒典型案例18批125起,开展集中销毁活动20余次,销毁食品、日用品等假冒伪劣商品500余吨。(张晓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