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特色产品优势,把神奇特色的农牧产品做优做强,这是海西最大的产品优势。”
“如何区分新旧动能?就要看投入创新要素的能力。”
“应完善产业基建。”
(资料图片)
……
畅谈合作情谊共谋发展大计,4月16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高质量发展恳谈会在杭州举行。万水千山阻不断深情厚谊,对口支援把浙江的专家与海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自2010年浙江省与青海省海西建立对口支援联系以来,浙江接力推进对口支援工作,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援助。在此基础上,海西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与浙江省在产业、能源、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切实推动了两地的互利共赢发展。
近年来,海西州更是围绕产业“四地”建设路线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强化协同攻关,铆足干劲、开足马力,积极融入并稳步高效推进产业“四地”建设,顺利实现了开题破局,盐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了新提升,生态旅游产业迈出了新步伐,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了新成效。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海西州也清醒地认识到,海西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有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和挑战。清洁电力利用率低的窘境还未得到有效改善;盐湖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若干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文旅产业运营水平不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制约着海西产业“四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我们海西更加迫切需要深化对口协作这一战略支撑,迫切需要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 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家成带着问题,希望通过进一步拓宽对口协作广度、挖掘对口协作深度、加大对口协作力度,切实把海西的各类资源、土地空间等方面的优势更好的与浙江的人才、技术、信息、项目、资金、市场等深度融合起来,实现双方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特色农牧产品做优做强;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开辟市场消费帮扶新路径;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浙江医疗援青共富长效机制……来自不同领域的“海西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学者,为海西发展建言献策。
海西州产业怎么发展?多年从事地区发展研究工作的钱益春认为,在产业“四地”建设过程中,有好的、充分的储备项目十分重要。“应帮助海西州分级、分类、分期谋划储备项目,深化市场需求调查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按照项目推进‘决策科学、管理专业、实施有效’的原则,支持策划生成储备一批符合规划要求、前期工作完备、资金来源明确、政策导向明确的高质量项目。”他认为,构建优质项目成长“生态圈”很有必要。
“为海西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时隔一年,在杭州见到第四批浙江援青人才,义乌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水芳,回浙工作的他,对海西州基层医疗发展有了新想法,“鼓励区域高发疾病筛查,从根本上降低发病或进展成重症的机会,切实保障高原干部群众健康水平。”
“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为海西推进产业‘四地’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传经送宝。” 海西州委副书记、副州长,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詹茂伟认为,大家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盐湖化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方面积极探索合作领域与路径,努力推动双方合作共赢,助力海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库专家们带着对海西的深情厚谊和深切期望,为海西更好融入青海省产业“四地”建设,更快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深刻启发和巨大鼓舞。接下来,将专家的智慧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才是关键。“海西州将全力持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李家成表示,将紧紧围绕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兴业、有利于共赢的目标,加快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和社会领域的长效协作机制和政策措施,让海西真正成为各位专家学者施展拳脚的新空间、发挥才智的新舞台、耕耘收获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