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山论语】

让清明节更加清朗清新

崔银辉

清明节将至。在“气清景明”的节气里,祭祀先祖、缅怀逝者,一直是中国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加之疫情依然多点散发,我们更提倡以“丝带寄哀思、鲜花换纸钱、书写时空信函”等新方式追思故人,让清朗清新之气润泽清明节。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返乡祭扫、扎堆聚集,很容易给疫情传播制造可乘之机。为此,很多地方发布了“倡议书”,倡导以远程方式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需要,每一个人都应从我做起,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聚集、不扎堆,共同守护我们健康的家园,绝不可让疫情在清明时节反弹。

以简约方式寄托哀思,也有助于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祭扫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比如焚烧香烛纸钱,既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古人云:“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清明祭扫的本意,是纪念已故的亲友,表达内心的追思。只要“心诚”,鲜花可以代替纸钱,网络寄语可以代替大操大办,这些新方式既不失庄重肃穆,又可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其“慎终追远”的节日内涵随时代而变,也更加符合文明社会的规范。

过清朗清新的清明节,相关部门还需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绿色殡葬理念,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文明祭祀,并立足实际、提前制定科学预案,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清明祭扫服务工作,比如开通网上祭扫平台,为群众提供表达哀思的“云空间”;启动免费代祭公益服务,由陵园工作人员代家属清扫墓碑、摆放鲜花等。

弘扬新风,遥寄哀思。因时而变的“云祭扫”,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融合。它不止于疫情散发的当下,也应成为清明祭扫的常态。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庄重、节俭、理性、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告慰逝者,让清明节更加清朗清新,更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