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央广网兰州7月7日消息(记者李红军通讯员韩璇高翠霞)风吹紫花开,召唤幸福来。时下,正是苜蓿丰收时节,甘肃省玉门市下西号镇的6000余亩优质紫花苜蓿迎来了头茬收割。连片的苜蓿草流青溢翠,一台台现代化收割机穿梭其中,不一会儿就将“绿地毯”渐渐变成了巷道分明的“条纹毯”,描绘出一幅现代化的苜蓿草收割画卷。

技术员查看紫花苜蓿长势(央广网发高翠霞摄)

收割现场,下西号镇种植大户王金勇说:“现在正处于苜蓿初花期,也是最佳收割时期,此时收获,苜蓿营养物质含量高,根茎上长有大量新芽,收割后再生力好,收割后的苜蓿经过晾晒、聚拢、打捆,是喂养牛羊的最佳饲料。今年这是第一茬,收割完成后继续施肥、灌溉,还可以收获2茬,一年下来,每亩干草产量1200多公斤,收益在1800元左右。”

紫花苜蓿是一种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的多年生豆科植物,不仅产量高且质量优,被誉为“牧草之王”。

玉门市利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玉斌介绍,合作社自2015年开始种植紫花苜蓿,今年种植面积已达680亩,引进了甘农7号、杰斯顿等优质新品种后,亩均产量1200公斤,目前合作社吸纳14名农民就业,从种植到收割全程使用专用机械。

紫花苜蓿长势喜人(央广网发高翠霞摄)

据介绍,下西号镇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加大种草养畜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培育,着力打造集饲草种植、加工、销售和牛羊养殖为一体的草畜全产业链条,促进全镇草畜产业的发展,切实推进饲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玉门市采取政策措施引、龙头企业带、科学技术帮、层层组织抓等措施,饲草种植面积稳步扩大。预计2023年,全市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总面积达到23.06万亩,建成万亩饲草基地4个,千亩饲草基地15个,百亩饲草基地80个。建成草产品加工企业5个,培育苜蓿种植、秸秆加工利用新型经营主体60家,年生产加工各类草捆、草块、草颗粒等草产品可达21万吨,产值达4.2亿元,农民人均从草产业中获得纯收入2200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