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17日报道近日,特斯拉又迎来一个好消息,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年产能达到50万辆,能够有效缓解欧洲交付压力,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在现场又秀起一段舞蹈,足以见得他的喜悦。那么国内第二座超级工厂将落户到哪个城市呢?从现有信息和各方声音来看,上海、广州、西安和武汉都凭借自身的优势进入到我们的视野,那么我们根据各个城市的政策、交通、人才储备等方面带来大胆预测。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柏林工厂开工仪式中热舞

●上海首座超级工厂太香了 全新工厂一定会落户国内

特斯拉可以在2021年完成93万辆的新车交付,主要得益于美国加州超级和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提升,特别是上海超级工厂完成484130辆新车的交付,占到了全球交付总量的51%,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全球市场的“半边天”。对于特斯拉取得这样的成绩,上海超级工厂可谓是功不可没。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

即使加州和上海两家超级工厂全都开足马力生产,也不能满足目前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国内市场为例,消费者购买特斯拉任意车型的交付时间都要16至20周左右,这个数字在上个月还是12-16周,可想而知特斯拉的产能缺口之大,甚至在网络中已经出现加价转让订单的情况。

对于特斯拉来说,扩充产能已经迫在眉睫,毕竟现在新车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继续提高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众多传统汽车品牌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的同时还能处于先发优势。这座全新的超级工厂我们猜测一定会落户到国内,毕竟上海超级工厂的成功为马斯克带来了十足的惊喜,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上海速度,可以说来中国新建第二座超级工厂无疑是特斯拉最后的选择。那么第二座超级工厂花落哪个城市呢?我们为大家猜测一下。

●落户上海

可行性指数:

特斯拉第二工厂如果能够继续落户上海,将用于很多便利条件,这些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成本会更低。

现成的工厂用地: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厂址旁边就有一块现成的空闲土地,该土地的面积能够承载第二工厂的建设需求,如果确定新工厂落户,将大幅降低工厂的选址时间。

紧挨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空地

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上海超级工厂2021年的产量已经高达48万辆,可以说已经在国内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供应商网络,这些供应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为第二工厂供应相关零部件,助力快速量产。

丰富的人才储备:特斯拉在上海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包含技术、设计和生产等全产业链人才,如果在上海新建第二工厂,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新工厂的投产,大幅降低设备调试和技术磨合的时间。

↑上海超级工厂员工

进一步发挥港口优势:目前超级工厂距离港口的距离仅为20公里,如果第二工厂得以新建,可以继续地域优势,助力新车的出口任务。

新能源产业规划需求: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上海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期(2021年-2025年),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如果特斯拉第二工厂继续落户上海,将超额完成产量目标。

第二工厂落户上海可以说拥有非常多的优势,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旧带新的生产模式,助力第二工厂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新车的量产。但是我们发现在这些优势之外,还有两点需求思考评估的:

第一,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的新建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上海市还能提供与2018年那样全方位的支持吗?毕竟首座超级工厂,特斯拉只投入有限的资金就完成生产。

第二,特斯拉将中国设计中心已经放在了北京,这样意味着未来北京将成为特斯拉本土化车型设计的重要城市,那么上海超级工厂将更加强调制造工厂的属性,对于提升上海本地的新能源产业升级有限。

综合上述原因,第二工厂继续落户上海可能性最大,但还要看上海政府对于资金、政策和城市定位的投入与规划,这也正是双方开始博弈的开始,但结合上海首座超级工厂所带来的巨大利益,预计上海市会以最大的诚意留下特斯拉,留下第二座超级工厂。

落户广州:

可行性指数:

早在2018年,特斯拉首个中国工厂选址时,广州市南沙区就制定相应的专属的T计划来吸引特斯拉建厂,但是最终特斯拉还是选址上海市,广州也随即引入小鹏汽车、广汽埃安、广汽蔚来和恒大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功,2021年广东省累计生产新车338.46万辆,位居全国榜首。其中大部分是广州市贡献的。

对于特斯拉的建立第二工厂来说,广州市有什么优势呢?

区域优势:广州拥有足以媲美上海的世界级大型港口,并且拥有四通八达的路网,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等设施,不仅满足出口需求,还能依托发达的物流体系满足车辆的国内其他城市运输。此外,广州处于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合纯电动汽车行驶,在当地纯电动车型的保有量一直稳步提升,并且成为特斯拉销量最好的城市。

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广州拥有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并且受到市政府非常大的重视,不管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广州市都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具备了众多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

政策优势:在新能源产业规划方面,广州市最近公布了《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广州也将陆续出台系列支持政策。

综上所述,那么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能否落户广州吗?可以说机会还是很大的,因为广州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开放的政策支持、世界级大型港口等独特优势。

但是广州想要吸引特斯拉建厂,还需付出巨额的资金支持及政策支持,这些都需要高于现有的招商政策。对于已经拥有众多新能源品牌的广州来说还是需要着重考量的。

落户西安

可行性指数:

西安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那么有什么实力竞争第二工厂的落户呢,通过仔细梳理发现,西安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是政策方面,西安正在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在《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政策文件中看到,“到2021年,力争培育1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汽车企业集团。到2025年,力争培育2—3家年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的汽车企业集团”,并且在西安发布机遇清单中看到两个投资200亿的整车项目。

其次,西安已经成为比亚迪刀片电池重要生产基地,并且完成新一轮的产能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到特斯拉将使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传闻,据相关内部人士爆料,装车量可能达到20.4万台/年。如果特斯拉正式使用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话,对于特斯拉落户西安也是利好因素。

↑比亚迪刀片电池

最后,虽然西安不属于港口城市,但西安已经成为中欧班列重要城市,已开通斯洛伐克、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19个国家及45个城市,出口车辆可以通过铁路运输抵达欧洲多个城市,开辟一条全新的出口方式。

综上而言,西安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有一定的劣势,但从招商引资政策可以看到,西安更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新能源工厂落户,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且明确提出带来200亿人民币的项目投资,在金融资金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相比于其他城市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对于特斯拉来说,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

落户武汉

可行性指数: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地,作为全国交通枢纽要塞,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仅拥有发达公路网络,还能依托航运优势,将生产出来的新车发往全国各地。

除此之外,武汉拥有丰富的汽车产业布局,是东风系车企的大本营,拥有东风乘用车、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和岚图汽车。随着引入吉利旗下路特斯汽车和小鹏汽车的落户,也表明了武汉汽车工业向新能源大力发展的决心。并且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及专业人才。

↑路特斯全球总部智造中心

政策方面,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19年12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10家以上新能源重点企业。

虽然武汉不属于港口城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马斯克表示上海超级工厂将主要用于出口,可以理解成第二超级工厂或许主要瞄准国内本土市场,这样的话,武汉在车辆的运输调配方面更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并建议“强化武汉中心城市引领功能。推动一批首都央企疏解搬迁至武汉,推动特斯拉二厂落户武汉城市圈”。同时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愿意提“供高规格的招商条件”,使得特斯拉第二工厂落户武汉提供政府层面的支撑。

对于引入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对于武汉来说意义重大,不仅能大幅提升武汉本地新能源产业布局,还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群的建设。对于特斯拉来说,第二工厂落户武汉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落户青岛市、宜宾市、沈阳市几乎为0

此前,山东省青岛市、四川省宜宾市都曾作为热传备选城市,但是在2021年11月初,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也在微博回应称,网络上有关特斯拉第二工厂选址的信息不属实。这也第一次特斯拉官方就第二工厂问题正式回应。

今年2月,“辽宁发布”在一篇《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的文章中,透露沈阳大东区正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从这则消息中看到特斯拉第二工厂叫路虎沈阳,很快就在网络中一汽高度关注。不过特斯拉方面对此进行了否认,“辽宁发布”公众号也删除相关报道。

虽然,青岛市、宜宾市和沈阳市对于特斯拉第二工厂的落户官方均予以了否定,但目前官方还未公布最新的工厂选址消息,可以说一切都还存在未知数,特斯拉对于第二工厂的选址也会结合自身情况和各地政策来做出最终的权衡吧。通过分析,继续落户上海可能性最大、落户广州获得完善的产业链支持,而武汉拥有便捷的路网优势。至于新能源产业相对薄弱的西安来说,强大的政策支持也可能成为一匹黑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