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的疫情有所好转,长春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企业抓紧复工复产的相关工作,部分重点企业在5月底或6月初,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但汽车企业在4月损失了100多万辆的产量,产销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需要在后续的几个月抓紧弥补。
昨日(5月11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别下降46.1%和47.6%;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9.0万辆和769.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5%和12.1%。
陈士华表示,4月以来,国内疫情总体呈现多发态势,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到较大阻碍,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能力和信心明显下降,行业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具体来看,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99.6万辆和96.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1%和48.2%,同比分别下降41.9%和43.4%;1-4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49.4万辆和65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和4.2%。陈士华表示,乘用车4月销量不佳,影响了前4个月的整体表现。
在乘用车四大类车型中,轿车产销完成45.8万辆和4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6%和39.1%;SUV产销完成47.3万辆和4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9%和45.6%;MPV产销完成4.7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1%和54.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均完成1.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9.6%和55.7%。
此外,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继续出现下滑,4月销量完成11.4万辆,同比下降61.5%,降幅大于乘用车总体;1-4月,销量完成104.2万辆,同比下降10.1%,比乘用车总体降幅扩大5.9个百分点。
陈士华表示,高端品牌在前两年保持较快增长,但疫情也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消费者的需求受到一定影响,尤其购买高端品牌乘用车的消费者,很多是属于换、增购,在疫情影响下整体节奏有所放缓。
在车市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乘用车趁势抢占市场份额。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汽车55.1万辆,同比下降2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7%,上升14.9个百分点;1-4月累计销售309.8万辆,同比增长9.8%,市场份额为47.6%。
1-4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累计销售659.4万辆,同比下降12.4%,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7%,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此外,造车新势力累计销售38.4万辆,市场份额达到5%。
值得一提的是,出口方面也迎来短暂的调整期。4月,国内车企共出口14.1万辆汽车,同比下降6.6%,环比下降17.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万辆,占比出口总量的7.8%。分车型来看,乘用车出口9.9万辆,同环比均出现两位数下滑;商用车出口4.2万辆,同比增长23.2%。
中汽协数据显示,剔除出口后,1-4月国内汽车累计销售696.7万辆,同比下降15.4%,其中燃油车销售554.2万辆,同比下降26.6%;新能源累计销售142.5万辆,同比增长109.6%。由此可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汽车的整体降幅,新能源成为很大的助力。
不仅如此,新能源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表现也十分亮眼。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43.9%和44.6%;1-4月,产销分别完成160.5万辆和155.6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
分驱动形式来看,1-4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8万辆和123.9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6万辆和31.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7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34辆和832辆,同比分别增长6.4倍和3.4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增长的终端拉动力量。”陈士华表示,据了解,部分汽车企业手中,仍握着大量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待交付,企业在有限时间和资源的情况下,尽量优先排产,因此本月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依然出现同比增长。
谈及全年走势,中汽协方面认为,汽车行业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同时纷纷推出一大批新车型上市,进一步活跃了市场。从目前情况看,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
工信部方面也表示,我国汽车工业韧性强,市场空间大、基数深,随着疫情防控成效显现,我们对供给和需求的恢复充满信心,二季度的产销损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弥补,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