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奋力做好“土特产”文章
金秋时节,三秦大地迎来丰收季。稻田间、果园中、农产品加工车间里,随处可见群众忙碌的身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好生态养成绿产业——
汉中市洋县,因朱鹮而闻名。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柯红军说:“朱鹮对生存环境很挑剔,我们走的是保护朱鹮、绿色发展道路。”当地人对自然家园悉心守护,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投放鱼苗、恢复天然湿地,不在农田中使用农药化肥,禁止破坏生态的大型工业活动。
生态优势,为当地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优越条件。洋县建成集产品研发、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有机产业园区,截至2022年底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5类110种,有机认证面积17.5万亩;注册“朱鹮牌”商标6类50多种,“朱鹮之原”集体商标2件、产品商标21件;建成有机产业示范镇10个、有机生产标杆示范基地10个、有机产品标杆示范加工生产线10条。
“下一步,洋县将擦亮有机产业金字招牌,建成有机黑米高端饮品深加工等项目,全力推进有机中药材、有机米粉肽深加工等项目,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高有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洋县县委书记赵斌说。
标准化确保好品质——
“眉县猕猴桃,酸甜刚刚好”,在宝鸡市眉县,不时见到这样的宣传语。能种出“刚刚好”的猕猴桃,靠的是打造品牌的决心和标准化的生产。
“果子收成好,不但水肥要跟上,还要规范建园、充分授粉、科学修剪……”果农李凯所说的,正是由眉县农技人员结合40多年栽培经验,总结出的眉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已成为陕西省猕猴桃生产地方标准,在全省普及推广。
据介绍,眉县猕猴桃2022年总产量53.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现有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55户、专业合作社189户、果业发展中介服务机构300多个、各类冷库4700座,储藏能力达到30万吨。全县形成了以国家级批发市场为引领、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支撑,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眉县坚持果园设施化、全程机械化、管理数字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社会化建设,加快建设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引领区。”眉县县委书记王继萍说。
精细化管出高价值——
延安市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人均达到3.3亩。近年来,当地着力推进苹果产业现代化、集群化、高质高效化发展。
在延刚经贸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分选车间,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在智能选果线上做完“体检”,被分送到各条运输带上包装成箱。“智能选果线根据测量的重量、外形、糖度等数据进行分拣,每个苹果都会留下数十张照片,信息都可以被追溯。”车间相关负责人曹龙说。
精细化分拣、标准化售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的苹果产业,鼓起了群众的腰包。据介绍,洛川县装备4.0智能选果线36条,每小时选果能力达300吨,全县90%的苹果实现分级分价、保价增值,带动果农增收4.8亿元。“今年洛川已经卖了15万吨苹果,近12亿元装进老百姓的口袋。”洛川县副县长张军旗说。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渭北陕北苹果产业带,到秦岭南北猕猴桃产业带,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本报记者 龚仕建 白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