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前段时间,王成在上海看了一套二手房,他清了下手头的积蓄,感觉预算不足,决定先缓缓,以后再考虑。
不曾想,才过了几天,中介就又联系到他:“这套房子又降价了,房东很急,你抽空来看下。”王成看着中介1390万的报价,确实比较惊讶,因为这个价格,比他认知的市场价,低了200多万,入手即赚。
(相关资料图)
尽管中介不厌其烦地发来信息,讲述着楼盘保值增值的前景,但王成仍不着急做决定,他陷入了沉思。
最近二手豪宅降价的消息并不少,5月,甚至疯传天台家园有一套别墅,急降500万,还送一台宾利。
“魔都”上海的豪宅市场,确实有点魔幻。由于一二手房价倒挂,许多“投资客”,急着打新赚取差价,却忽略了背后豪宅交易市场,微妙的变化。
相比普通住宅,位于“塔尖”的豪宅,市场小众、也更具备韧性。这些年来,高净值人群一直相信,楼市复苏,豪宅先行,而楼市下跌,豪宅也能凭借稀缺性,走出独立行情,保值增值。
但眼下,豪宅的造富故事,似乎没有之前那么牢不可破了。在深度的调控期内,楼市遇冷,豪宅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去年,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总价1000万元的二手房成交套数,为10504套,总套数已创近年来新低,同比2021年下降了44.42%。
在那些城市的热门区域,到处都能找到高端物业的降价案例。
冷热“虚像”
翻开6月的日历,一则《摇号暂停公告》,犹如深水炸弹,在豪宅圈里瞬间炸开。
位于上海徐汇滨江核心区域的云锦东方,楼盘交易突然被叫停。开发商称“摇号选房时间暂不确定”,只能安排退起了认购金。
云锦东方的认购门槛并不低。其中包括,要求500万元的认筹金,以及首套900万元、二套2900万元的冻资,且规定要冻资20多天……但它背后投资收益的吸引力,足以让层层认购门槛,形同虚设。
一二手倒挂的现象,再次出现。项目整体备案均价为每平方米16.49万,其中洋房均价约13.2万,而其周边二手房价格约20多万。总体算下来,买到该房后,最高总价差可高达2000多万元,可谓是“买到就是赚到”。
于是,5月中旬,云锦东方的认购现场,“结婚黄牛”“资金黄牛”“代持黄牛”等,齐齐出现。截止云锦东方三期认筹结束,项目总认购客户突破700组,认购率约667%,成为上海最难买到的楼盘之一。
但这番热闹的场景,最终被泼了一盆“冷水”。“房住不炒”的基调仍在持续,乱象的苗头一旦引发关注,就会被去除。
不过,许多人仍将这次“抢购”,当作是豪宅热度持续的缩影之一。
这确有数据支撑。据统计,前5月,上海1000万至3000万的新房,成交了6313套,同比提升了73%;3000万至5000万的新房成交数量,增幅为34%;5000万以上的增幅为6%。“飘红”现象,似乎在诉说着豪宅的坚挺。
但云锦东方的认购事件,也让一池春水泛起了涟漪。6月7日,上海公布第五批次集中入市新房,总计26个项目,其中均价1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却无一在列,打破今年以来的官方集中推盘惯例。
蝴蝶效应正在不断显现。上海部分豪宅项目受云锦东方事件影响,正被延期入市,转入观望状态。比如绿城外滩兰庭二期,原计划在6月初入市,现已确定要到7月份才会获准销售。”
另一边,上海二手豪宅的挂牌量,正在增长;而价格,则有所下跌。
不久前,“上海二手房挂牌40万套”的说法,便在网上疯传,引发热议。尽管这项数据的可信度受到质疑,但房子挂牌数量上涨的现象,确乎存在。
在购房群里,还流传着一张豪宅的挂牌量新高图。其中列举了世茂滨江花园、仁恒滨江花园、中远两湾城、翠湖天地、融创滨江壹号院等13个项目的挂牌量,每个都写着“新高”“多年未见”等字眼。
挂牌量增加,购房者似乎有了更大的议价空间。目前上海豪宅的挂牌价和成交价的差距有所增大,普遍在5%以上,更有甚者达到了20%。
有统计称,近期,除云锦东方之外,陆家嘴壹号院、滨江凯旋门、露香园等高端住宅项目,挂牌价的降幅区间,也达到100万至500万元。而过去两年创造许多成交单价、总价纪录的翠湖天地,同样出现了降价的情况。
上海的豪宅,向来能走出独立行情,即便是近年来的疫情,也无法撼动它的交易成色,在楼市低迷的曲线中,它总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今,许多购房者,正在重新审视豪宅市场中的微妙变化。
“塔尖”失色
处于金字塔尖,因保值、增值而备受追捧的豪宅,时不时会遇冷。
去年出现豪宅市场降温的情况,要数上海、深圳、杭州比较明显。
特别是2022年下半年,上海解封后,二手豪宅曾出现过2个月的上升期,市场呈亢奋状态,可到了四季度,却调转了势头,一些位于上海滨江的项目,甚至房价下行超30%。
今年,在一波“小阳春”的托举下,各座城市的豪宅,也一度开启了点状复苏的局面,只是持续的时间不长。
连被视为捡漏胜地的法拍市场中,也有豪宅经历了多次挂牌,在流拍中连番降价。
6月1日,京东法拍平台挂出了深圳恒裕滨城二期一套面积278.6平方米的法拍房,这套房源,正是上个月吸引过万关注的二拍房源。
初次拍卖时,其起拍价为1.07亿,最终流拍;二拍起拍价降至8560万元,最终在5月底又因无人竞价遭流拍。6月份第三次被拿出来拍卖,起价是6800多万,相比于首拍价,足足跌了36.4%。
深圳的豪宅市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价格下跌的楼盘数量较多。
从去年五月到今年五月,深圳福田与南山区的豪宅盘涨跌幅情况,差异很大。30个挂盘量较高的楼盘中,有16个楼盘价格下滑。
其中跌幅最高的,是福田百花片区的国城花园,从30万元/平方米下跌至20万元/平方米;其次是南山区蛇口的海上花世界双玺花园三期、深圳湾的翡翠海岸下跌了14%。
而恒裕滨城二期近一年的挂牌价,则出现了11.8%的跌幅,单价从37.5万跌至33万,在深圳湾片区的豪宅中跌幅仅次于翡翠海岸。由此可见,恒裕滨城二期的法拍房多次流拍,与该项目二手价格的下跌不无关系。
在湾区,另一个城市广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核心区珠江新城的豪宅动态,是整座城市的风向标。据媒体统计,位于珠江新城中区的热门楼盘中海花城湾,5月成交平均单价为17.23万元/平方米,比2月下降了2.5万元/平方米。
而保利心语花园5月的成交均价约14.31万/平方米,比2月下降了3200元/平方米。
在熙攘的一线城市,豪宅总体的交易境况变化,最具代表性。去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座城市,二手房单价15万元以上的成交套数,分别为278套、187套、43套、18套,对应的跌幅为35%、36%、9%、95%。
若把时间线拉长,则更为一目了然。
2018年至2022年,四座一线城市,总价1000万元以上的二手房成交总套数,分别为11529套、13953套、22827套、18900套、10504套,直至去年,总套数已创近年来新低,同比2021年下降了44.42%。
楼市“待解”
外界向来都喜欢对豪宅的造富神话,津津乐道。
自去年以来,不少公众人物将手持的高端物业,向市场抛售。
比如,张艺谋被传出售位于无锡的一套别墅,挂牌3500万,最终以6100万成交;王祖蓝以4580万港元,卖掉了他在香港的豪宅。而不久前,也有消息称孟晚舟出售香港豪宅,十年时间内升值60%,大赚1129万港元。
一进一出,只要手握优质资产,坐等升值,时间自然会给豪宅镀金,最终在卖出去的时候,收到不菲的回报。然而,目前的市场环境,似乎已悄然改变。
网友披露了一个案例:两周前刚刚拍下上海翠湖天地二期的一套房,买家转手二手挂牌,一路从2980万元,断崖式降价到2580万元。“马上就要交余款了,火烧眉毛都不足以形容先买后卖的过山车玩法。”
可见,“买豪宅就一定会保值增值”的观念,也并非那么牢不可破。
二手豪宅遇冷,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有的是为了换取现金,有的是想卖旧打新,利用一二手房倒挂的现象赚取差价,也有的是对楼市后续的信心不足,处于观望状态。
做豪宅的地产商,以往自称是高周转时代的清醒者,多年磨一剑,注重打磨,既有利润又有现金流,财务健康。如今,他们之中,也有部分主体,在地产寒冬中挺不住了。
前不久,京东拍卖网上,关于“北京赫华恒瑞房地产不良债权转让项目”引发关注。这一不良资产包,价值46.95亿元,底层资产为北京顶豪万柳书院75套房产。
从拍卖信息上看,这项债权实际到期日为2025年3月,距今仍有两年时间,但债权人中国信达提及,债务人曾存在逾期等违约情形。换而言之,中国信达此番拍卖债权,是为了防止债权最终无法收回,提前追讨债务。
作为共同债务人的中赫集团,存在多个被执行人信息。资料显示,这两年,中赫集团新增5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1亿元。
而自进入上海以来,30年只推出十余个高端住宅项目的仁恒置地,旗下红盘仁恒海上源,也陷入“质量门”风波,并被传裁员。向来“慢功精做”的仁恒处在舆论的浪尖,让人颇为意外。
豪宅是楼市最后的试金石,眼下它出现了一些遇冷的情况,虽不像外界所说的“抛售”那般严重,但也可以从侧面窥探楼市整体的成色。
过去的5月,楼市延续平淡,重点30城供应一降再降,仅为2019-2021年同期一半,成交环比下挫8%,同比增长22%,绝对量基本回落到2月水平。在去年低基数的衬托下,前5月累计成交,才有了28%的上涨幅度。
6月已经过半,但业内期待的年中回暖,仍在被轻描淡写。尤其是二手房,6月6月5日至11日,10城成交量环比下降4.61%,其中3城上涨,7城下滑;12日至18日,10城成交量环比下降3.56%,其中仅2城上涨,其余8城全部下滑。
日前,央行公布了最新一期LPR利率,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了10个基点。时隔9个月再次降息,正被期待能凸显成效。
(文中“王成”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