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林平
近来的东莞市莞城街道,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莞城的市桥河破旧的商业街雨棚被拆除了,不用担心走路时被雨棚碎片砸到头了;不少远离主街道“隐密”的角落道路完成了升级改造和美化工程;文化宣传长廊、健身长廊等公共基础设施悄然出现在身边……莞城的人居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资料图)
市桥社区的变化,只是莞城“颜值”十年蝶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莞城大力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以及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打造了内外兼具的美丽莞城。
“打开门,随便看”:城市环境深度洁净化实现“外在美”
今年以来,莞城城管分局多次邀请上级部门来开展“行走·品鉴东莞”专项行动,给街道的市容环境卫生检查评分,莞城分局局长张毅刚说:“我对莞城的卫生有信心,我们经得起考验,‘打开门,随便看’”。
张毅刚自信的底气来自莞城街道一直以来紧抓城市精细化管理“五件套”、落实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环境深度洁净化。
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莞城 紧紧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城市管理目标,落实落细落具体各项措施,压实责任,全员上阵,翻箱倒柜查摆问题,全覆盖大清扫、大清洗,创新实施“公交车式”点对点收运,力争全域扫干净。
莞城是老城区,街道密集、商铺多、人流量大,城管积极引导街道两边的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力争商圈环境过关。同时以监督倒逼提升,加强行走巡查监督发现问题,以“洁净莞城”指数测评考核督促社区提升,以媒体平台曝光为抓手,彻彻底底整治,举一反三全域提升环境卫生。
今年4月份以来,莞城内街巷保洁由之前的社区负责改为市场化运作,由城管分局统一招标,由第三方承接社区的保洁工作。按照新的要求,人手不能缺,设备不能少,标准不能低,如全域冲洗基本达到一周一次,保洁时间从早上7点延长到晚上12点……目前内街巷的环境卫生已有了明显改善,莞城全域环境卫生再上一个新台阶。
“热心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片长”下沉塑造“内在美”
社区环境的改善,让莞城基本上实现了外在美,但东莞城管认为,真正的美是内外兼具,有“和谐”“宜居”的人居环境才是真正的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莞城城管又有了“新作为”。
近年来,莞城城管遇到执法效率偏低、与群众联系不紧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为突破瓶颈,莞城城管率先在东莞成立社区城管工作站并实行片长制,在8个社区建立7个城管工作站,并以此为载体设立7名片长,所有执法人员全部下沉一线,执法关口前移。7名城管片长作为工作站责任人,负责工作站日常管理和该站负责区域日常巡查、执法监管等。
为了提高辖区群众的知晓率,莞城分局在辖区内居委会、居民小组、主要商业街以及主干道设置了160个片长公示牌,公布了片区责任人电话热线、分局24小时热线,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除了设置各片区公示牌,城管片长及队员还会主动上门,为辖区单位、企业、商铺、居民等派发社区城管工作站服务联系卡。联系卡上除了有各片区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外,还列明了片区责任人的主要受理范围,方便群众甄别。
借助“片长制”的实施,莞城还开展党员固定分片驻点,建立“微信连心桥”、引入“城市管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格局等。“城市管家”是我们的一个亮点,每个片长都组建了微信群,让一些热心群众加入进来成为“城市管家”,他们发现问题直接在群中提出来,城管利用“数据城管平台”进行派单,并同步监督相关部门的落实情况,真正打通群众需要的最后“一米”。
收到莞城鳒鱼洲路9号东莞市玻璃钢材厂职工宿舍楼用电无法分表到户的投诉后,分局执法人员很快到现场进行勘验,最快时间内让拖了10多年无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解决;创业社区两居民在家弹琴影响邻居休息,双方协调未果,找到片长陈汝权后,他耐心沟通和协调,终让双方满意而归。这样的事例在片长们的工作简报中,记录了很多很多……“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就是我们的目标。”面对住户送来的锦旗,陈汝权这样道出了片长们的初心。
此外,在管理手段上,莞城城市管理变“执法为主”为“服务为主”,实行“721”工作方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来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来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来解决。从目前来看,基本消除了城管工作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城市管理实现更精细、更有温度。
大力开展“垃圾分类”“美丽圩镇”建设:老城区焕发“时代美”
今年6月,位于莞城卓越中寰和步步高小区的两个24小时全天候垃圾分类投放亭精彩亮相。这是莞城城管在东莞创下的又一个率先。
垃圾分类及处理是现代城市的大难题。莞城对照时间节点,有计划、有目标、有标准、有措施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并成功创建示范片区,率先打造物业小区、学校、医疗机构、餐饮机构、酒店五大前端重点板块示范点,因地制宜创新社区和物业小区分类模式,健全“管理责任人+街道第三方考核”双重检查制度,持续升级改造485个分类收集点(站),建设2个垃圾分类投放厢房并投入使用,将原博厦垃圾转运站改造为“两网融合”点,实现可回收物便民回收覆盖率达100%;建设1座垃圾分类主题宣教馆,持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充分借助网格化力量入户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日渐深入人心。
此外,莞城城管在东莞首创生活垃圾分类直收直运,让垃圾中途不落地;对可回收垃圾借助社会力量进行规范化回收处理,并将数据入库城管平台,每日更新。
垃圾分类推行后,城区垃圾乱扔的情况少了,很多原本脏乱差的角落和建筑容颜大变,呈现出古朴的街景。莞城城管以此为契机,推进街区“微改造,小提升”,街角空地、路边绿地全面纳入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计划,带动美丽圩镇建设。
同德街是市桥社区出名的老街,街上的建筑处处透漏着地道的莞式风情,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游玩。然而这里因街道排水系统年久失修,下雨天道路上常存在积水现象,影响居民安全出行。莞城城管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实地勘察,于今年8月对路面进行改造升级。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莞城分局工作人员刁雄锋说:“我们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查找史料、档案,制订方案,希望最大限度还原同德街的美貌,留住历史、延续文脉。这样做,不仅美化了街面、更方便了居民出行,还让老街区回复历史韵味,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接下来,莞城城管将持续以“群众所需所盼、圩镇所有所能”为导向,统筹规划,注重打造连片风貌带,将亮点景观串珠成链,逐步打造“面上显风貌、线上有特色、点上出精品”的新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