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以“数字引领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成都成功举行。
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人民网 王洪江摄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发表视频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任福继,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等在现场发表主旨演讲,与会嘉宾共同探索数字化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观点——摸清数字经济碳“家底”
“双碳”战略和数字经济都是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数字技术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领域。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就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如何提升对数字碳中和的认知,协同推动区域数字化绿色化可持续,从5年、1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把握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及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示范引领更好地推动数字碳中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嘉宾认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需要很多配套条件,数字技术需要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领域深度融合,中国在市场、基建和人口方面有着明显的先发优势。可以认为,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当中,碳中和重塑了区域发展的地区竞争力,改变了区域之间竞争格局。因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双碳”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发展,帮助各行各业去解决本身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碳排放的降低,有效地去助力整个区域发展,从而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2月25日,在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围绕数字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带来数字碳中和领域的最新实践经验和精彩观点。
王金南表示,数字经济是政府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数字技术是工业低碳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数字技术有助于促进数据要素与现代工业的广泛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管理和监测,改造和优化工业能效。未来,数字技术在我国工业行业和部门碳中和路径上的应用潜力巨大。
对于数字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王金南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提高数字化技术在产业节能减排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实现工业能效提升和碳减排的革命性变化;二是挖掘数字技术在各领域碳中和路径优化中的巨大潜力,从全局视野和全链条出发,通过提前布局、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混合等方式,实现数字技术与能源、电力、工业、交通等领域碳排放精准化管理与减排深度融合,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贯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全领域;三是摸清数字经济碳“家底”,夯实数字经济低碳化零碳化基础能力。
实践—— 数字低碳惠民看得见、摸得着
四川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数字转型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相关投融资需求巨大。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介绍,“十四五”以来,四川积极抢抓机遇,强化创新意识,突出数字赋能,着重从加强政策供给、提升基础能力、抓好试点示范、强化模式创新以及精准有效的投融资支持5个方面促进气候投融资创新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其中,在加强政策供给方面,四川引导和撬动各类资金投入,出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实施“东数西算”、川藏铁路、链路四川、电缆电网等重大工程,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减污降碳新要求,优化国企、国资战略布局和预算内资金投资方向,制定绿色低碳产业支持政策,出台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实施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数字经济和气候领域的投融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精准有效的投融资支持方面,四川推动数字化赋能和低碳发展,释放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发挥政府投资项目作用,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平台,依托天府信用通平台拓展碳征信、碳名单、碳政策、碳产品等五碳功能,强化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气候投融资服务功能,上线碳中和综合服务平台、碳汇天府公益服务平台,推动数字低碳惠民看得见、摸得着。
而在试点示范方面,四川则以点代面促进气候投融资,以成都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四川天府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抓手,出台会展活动碳中和指南、气候投融资支持项目目录和项目认定规范等标准,以17个省级排放园区试点为契机,推动一批优质低碳项目落地园区,一批百亿元企业、千亿元园区加快成长,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迈出坚实的步伐。
成都碳中和成果展示。成都市委网信办供图
据了解,在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方面,成都在国内首次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的双路径碳普惠机制,创新上线专属绿色公益平台——“碳惠天府”。“碳惠天府”利用数字技术带动公众减碳:通过注册燃油车自愿停驶、新能源车使用、使用共享单车等减碳行为,获得碳积分,积分可换取商品或服务,引导公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参与低碳环保活动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注册企事业单位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产生,可在网上进行交易,获得支助。鼓励社会参与碳减排量购买,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
2022年底,“碳惠天府”平台累计上线公众碳积分场景15个、低碳消费场景44个,用户数已超过117万人。下一步,成都将积极推进“双碳”目标深化落地,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以碳惠天府平台为依托,建设智慧环保“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场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全力推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和全国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建设;并以数据为驱动力,赋能城市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调整优化,助力超大城市科学敏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