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商网
秦岭输水隧洞工人紧张施工中。
一丝不苟,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工人正在进行隧洞支护作业。
施工需要克服高温、高湿及各类突发情况。
2020年11月19日,三河口水库建设正在进行。
“滋润关中、解渴陕北,带动陕南。”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庄重的承诺,一个铿锵的宣言。
引汉济渭工程通水后,引来的汉江水经过净化处理,每年将向渭河排放6亿至7亿立方米水资源,每年可以减少地下水开采4亿至5亿立方米。如此,可大幅增加渭河乃至黄河的生态流量,关闭一部分地下水自备井,减少对渭河生态水的挤占,提升河流纳污能力,促进湿地生态恢复,大幅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此同时,通过水权置换,在黄河上争取更多用水指标,推动陕北黄河引水工程建设,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引汉济渭工程已经毋庸置疑成为“环保+惠民”的典范!
技术创新为绿色生态保驾护航
滔滔汉江,温柔宽厚、温润悠远。她从秦岭深处走来,穿越秦巴山地,划过江汉平原,奔腾于我国大陆腹心地带,历经沧桑而波澜不惊。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的“一渠清水送关中”,项目施工为汉水开辟送水线路,而保持生态好、水质“清”就还要在生态环保上再下功夫。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我们在施工中会产生废水和废渣,为了解决这些施工排水,我们在各隧洞出口建设高标准施工排水处理设施,深度净化施工排水。”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高效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处理”工艺的环保设施,施工排水处理后已经可以达到二类水质水平。
在黄金峡鱼类增殖站,大大小小的鱼塘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嬉戏,这是汉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生态工程。通过野生鱼类驯养、人工繁殖、种苗培育等形式,对汉江鱼类进行增殖放流。这里集生产、科普、休闲、水生态良性循环于一体,将水景观与巴山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养鱼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湿地,实现污水零排放,被生态环境部誉为亚洲最高标准的鱼类增殖站。
除此之外,引汉济渭工程在三河口砂石料加工系统采用先进的DH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已经实现了“零”排放、各个施工单位营区已配置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各施工单位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生活垃圾处置协议、秦岭输水隧洞钻爆段施工中采用水压爆破技术大幅降低粉尘、在重要道路区域安装自动喷淋系统降扬尘、高标准建设移民安置区污水净化和固废处理设施、采取CBS植被砼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生态恢复、实施“天眼”环保监控工程……一系列高效创新举措的实施,大大减缓了水利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们公司还成立了‘朱鹮无人机中队’,不定时深入工区,通过无人机高空拍照、河道取水,光谱分析仪现场分析等方式,突击巡查施工环保落实情况。”引汉济渭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环保监控和无人机巡查后,工程周边的各种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大幅减少。
民生水利,生态为先。近年来,引汉济渭公司坚决落实国有企业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创新环保管理模式,完善环保管理措施,正在认真书写一份绿色生态的水利工程建设答卷。
水利工程为移民群众带来致富新生活
“之前住在山上房子破得很,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用上了。现在搬下来这几年住进了200多平方米的楼房,生活环境变好了,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出行都非常方便。”2月12日,宁陕梅子镇安坪村移民杨正森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在三河口水库建设伊始,自己便第一个带头搬家,住进了三层小洋房。日子与原来相比,确实是今非昔比。
移民安置工作不是简单的搬家,更是生产生活的重建和情感的重塑。“吃水不忘掘井人”,引汉济渭人以有土安置为基础,积极引导帮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库区经济发展。如今,默默无闻的大河坝小镇餐饮、住宿、特色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热闹;秦岭深处梅子集镇整体搬迁,卫生、教育、医疗、交通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凤茶园、天麻、蜂蜜等特色产业改变了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生凤村顺利实现脱贫……
据了解,作为陕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规划水平年搬迁安置总移民10375人,规划新建移民集中安置点20个,复建等级公路70.21公里以及电力、通线路等,批复概算投资43.12亿元。据引汉济渭公司移民环保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累计完成投资42.26亿元,搬迁安置移民7084人,梅子集镇、石墩河集镇、十亩地集镇等3个集镇安置点、12个农村移民安置点及其配套设施已经建成并完成移民搬迁安置,剩余4个农村移民安置点及金水集镇正在建房。
移民群众除了生活环境和工作的改变,出行交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配合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沿线的西汉高速佛坪连接线、“三陈路”“筒大路”“磨黄路”、生凤大桥已建成通车,三河口库区复建的12条村道已经完成建设,电力通信线路迁改工程已完工,水利工程建设“打通”了一部分秦岭山区交通路线,库区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
未来,库区移民将会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带来的更多红利,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条调水线就是一条生命线
建一项泽被子孙后代的调水供水工程,建一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世纪工程,这是引汉济渭公司的初心和使命。当好守护秦岭生态卫士,并一以贯之的努力,则彰显了引汉济渭人的崇高境界,他们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三河口水库建设中,引汉济渭公司将景观设计和工业旅游设计融入大坝建设,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在黄金峡水利枢纽,修建长1970米的过坝鱼道,保证鱼类洄游产卵需求,集生态养殖、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为一体、有机结合水景观与巴山建筑风格的黄金峡鱼类增殖站已经开始投产;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种植感恩林,复垦绿化料场,连片平整的渣场经过覆土后变身良田,成为当地群众发展经济产业的基础;建立生态茶园和扶贫公司,多渠道带动茶产业和中蜂养殖产业,培育贫困移民“造血”功能……
一条调水线就是一条生命线。在这条生命线建成的背后凝结了太多人的心血。无论是前期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还是几大世界难题的攻克,以及在“巨大桑拿房”中工人的坚守,还有为修复生态所做的一切努力,“引汉济渭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编织出了一个个“水利神话”。
文/本报记者 赵争耀 李永利 图/本报记者 王晓峰
来源:三秦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秦岭输水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