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德州新闻网
——市民:遏制上楼充电,也须建室外充电配套设施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于海琳视频孙学虎
(资料图)
夏季高温高湿,当电动自行车所处环境通风不良、温度上升时,极易导致电动自行车电池短路,引发消防安全事故。
7月19日,记者走访城区多个小区发现,对于居民利用电梯将电动车推回家充电的情况,部分小区利用电梯控制系统拒载电动车,但更多的小区还得靠居民“自觉”。在采访中,很多居民希望引入电梯“黑科技”,从根源上保障居民的入住安全,同时加大车棚、充电桩建设力度。
电梯“新技能”获居民点赞
天衢新区耿庄社区C区有54部电梯,目前已全部安装了“电梯阻车系统”。
7月19日上午,记者在耿庄社区C区看到,当物业工作人员试着将电动车推入电梯时,电梯内立刻响起“电动车禁止入内”报警声,电梯门无法关闭,直到电动车被推出来,电梯才恢复正常。
耿庄社区书记张振廷介绍,电梯内安装有“阻车报警器”系统,通过电梯内顶部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进入电梯的车辆,当有电动车进入时,会立刻播放语音警告,然后联动梯控系统,控制电梯门。“自从安装了这个报警系统以后,再也没看见有人推着电动车进电梯了!”居民张女士对电梯“新技能”连连称赞。
天衢新区沙王社区东区李船头小区,同样为小区11部电梯安装了“阻车报警器”系统。“自从安装了这个系统,已经达到电动车‘零入户’的效果。”沙王社区书记刘建新说。
“这个系统装得特别好,电动车进不了楼,坐电梯也不拥挤了,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了!”小区居民梁女士骑着电动车买完菜回来,自觉地将车辆停放在楼下的充电棚内。
“过去大家为了省事,常常用电梯把电动车推进家中充电,消防隐患大,如今智能监控系统上线,大家安心多了。”梁女士说。
电动车不上楼不能靠自觉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多数小区没有“阻车报警器”系统,虽然社区及物业极力劝阻电动车入户充电,但收效甚微。
7月20日,记者在天衢新区东方夏威夷小区内发现,虽然每栋楼下都有停车棚及充电插排,楼道内也张贴有“电动车一律不准上电梯”的警示语,但部分居民对此视而不见,仍通过电梯将电动车推回家充电。
“车棚内充电插头有限,而且充电费也贵。”小区居民孙先生表示,“这种事情不能只靠‘自觉’,希望小区可以引进电梯报警系统,消除安全隐患。”
德城区万达华府也同样存在电动车上楼入户的现象。
谈起电动车入户充电,万达华府小区居民唐阿姨有些气愤,“有时也会提醒邻居们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车棚内,遇到好说话的或许会答应着,遇到脾气不好的,还会跟我吵。”
“大多数人都有侥幸心理,总觉得电动车自燃或发生意外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唐阿姨对此很是无奈,希望自家小区也可以安装“阻车报警器”系统。
疏堵结合杜绝“上楼入户”
去年10月份,考虑到居民入户充电的安全隐患,沙王社区东区李船头小区召开业委会商讨安装“阻车报警器”系统。大家一致通过后,由社区向长河街道办事处提出安装申请,获批后开始进行投标、审价、确定第三方,安装费花了10000余元。
“54部电梯的警报系统安装共花费45900元,这项安装费用是由物业出资,多方对比后联系了合适的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安装,一共耗时20天。”张振廷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两个小区在安装电梯阻车系统杜绝电动车入户入梯的安全隐患之后,为了方便居民电动车充电,还在小区内同步安装了车棚及充电桩,满足居民日常出行的充电需求。疏堵结合,既加强了电动车的用电安全,也为小区居民营造了安全的居住环境。
据了解,在电瓶车频发的火灾事故中,80%的火灾是在充电时引发,且多发生在夜间,一旦失火,极难救援。此外,电动车在室内、楼道停放、充电,一旦燃烧起来,30秒后室内温度将迅速升到120℃,有毒烟气向上蔓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阻车报警器”系统的安装,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德州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9月1日起施行。《规定》提出“鼓励住宅物业采用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电气火灾监测、火灾自动报警、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施、电梯控制系统、消防设施器材传感器等技防、物防措施,提高住宅物业消防安全防范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