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期,新疆农业科学院加工番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与新疆金种农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转让该团队选育的加工番茄新品种4个、新品系6个,转让总金额495万元。这是新疆农科院生物育种创新团队构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

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介绍,此次转让的10个加工番茄新品种(品系)是针对我区加工番茄产业需求,利用多种育种方式培育出的优质、高产、耐逆、抗病、早中晚熟搭配、耐贮运适宜机械采收的加工番茄专用品种,可显著提升我区加工番茄种子自给率和产业竞争力。其中,新红49号是该团队选育的晚熟适宜机械采收品种,突出特点是晚熟、高产、田间耐贮运性优良、田间烂果率低,适宜延迟机械采收,可延长企业的原料加工周期,深受企业和农户欢迎,已成为全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加工番茄自主选育品种。

3月30日,新疆农业科学院加工番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加工番茄的品种选育工作。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毅 摄

这些新品种除了具备多项满足生产加工需求的优质特性外,其选育技术也更加先进。杨涛说,此次转让的新品种(品系)在常规育种技术基础上,借助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聚合创制高固形物、高红素、耐贮运新种质,采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大幅缩短了选育周期,提高了品种特质选择的针对性。

“常规技术选育一个品种最快需要4-6年,如今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有望在1年内完成,一些品种特性可以有选择有针对地进行培育。” 杨涛说,近年来,研究团队使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多组学分析、基因编辑、单倍体培养以及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了分子水平的设计性育种,逐步建立起多性状同步改良的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可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加工番茄品种更新换代的需求。

另据悉,有了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的支持,短周期、高频次培育多类型、高附加值的专用品种将成为该团队番茄育种领域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任务和目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