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工作人员在哈密弗光太阳能光伏电站巡查(资料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资料图片)

一束光,从距离地球1.45亿公里的太阳表面发出。在宇宙中跋涉8分钟,它穿越地球数千公里厚的大气层,抵达东经93度、北纬43度的中国新疆东天山大地。地面上,迎接它的是阵列排布的一面面光伏电板。

500倍的透镜,聚集着它的能量;阳光的焦斑,映照在半径3毫米的太阳能电池上;构成电池的光敏聚合物在空中凌乱,原子分离出电子;电子们汇成了一缕电流,完成了能量的接力。

2400块电池,在电板上形成矩阵;714面电板成为捕光者,让远道而来的阳光驻留。

6月17日上午,哈密弗光太阳能光伏电站站长冯天静站在戈壁滩,仰望着电板上的透镜、电池、阳光。他说,10兆瓦的电站,每年有1300万度电走进千家万户。

在哈密,包括弗光电站在内,一座座光伏电站星罗棋布,一列列光伏电板熠熠生辉。这片回响着商旅驼铃、存储着玄奘背影的热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光”景。时间的简史,将完整记录这些变化——诗人说:阳光从未远去,世界却已不同。

光之海

从空中俯瞰,总面积14.21万平方公里的哈密大地上,东天山余脉横贯全境,将哈密分为南北两个封闭式盆地。

3.9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7.9%。哈密区域内,平原和戈壁面积广大,集中连片,成为光能产业开发理想之地。

经测算,哈密全年日照时数高达3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充裕的地区之一。其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2.6万亿千瓦时,资源可开发量达49.3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32.09亿千瓦。

酷烈的阳光,在这里造就了一片光之海洋。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恩赐。

新疆能源(集团)哈密烟墩风光同场发电项目外景(资料图)。郭子毅摄

石城子,距离哈密市伊州区33公里,是一片戈壁滩。这里,一望无际的蓝色光伏电板铺向辽远的地平线。炎夏时节,热气蒸腾。远望电板阵列,宛如海涛起伏。

石城子光伏产业园是新疆第一个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光伏产业园,其总控面积达34.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达24.22平方公里。

27家光伏发电企业在石城子入驻,单晶硅光伏电板、多晶硅光伏电板、聚光光伏电板、薄膜光伏电板……市面流行的款式,在这里形成了规模;单轴旋转式光伏支架、双轴旋转式光伏支架,少见的技术型选手,成为人们来此打卡的网红。

旋转,是为了瞄准和时刻追逐远方的太阳。在远方,一座汇集站通过一条条电力“动脉”,连接着一座座电站。汇集、升压、传输,光能转化的清洁电能,穿越荒漠和戈壁,给人们带去光明和温暖。

“光伏+储能”,一座座新电站在荒原上拔地而起:华电新疆公司哈密烟墩50兆瓦光伏发电及5兆瓦储能项目、国家电投新疆丝路坤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巴里坤风光同场发电及储能项目、哈密兴疆鲲鹏伊吾县淖毛湖7万千万风光同场及储能项目……追逐阳光,还要留住阳光,这是哈密光伏新的气象。

哈密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依布拉音·克其克说,截至今年4月底,哈密市光伏总装机容量达266万千瓦,相当于3.5台三峡工程发电机组的容量。前4个月,哈密光伏发电量达13.5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43.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0.35万吨。

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光能、光海、光伏,闪耀着新时代璀璨的光芒。

光之魅

古有夸父河边逐日,今有勇者大漠追光。

无链条,业难兴。哈密市光资源得天独厚,光伏产业链建设迈上快车道。

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的硅料、硅片生产;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支架等产品生产;还有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也就是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从光伏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开始,哈密市逐步开始打通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即将完成一次逆袭。

一期年产10吉瓦(1吉瓦等于100万千瓦)单晶硅棒和N型硅片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即将完工。这是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电硅业有限公司在产业链建设中交出的答卷。

项目经理周彦铭说,一期共投资40.2亿元,主要产品是单晶硅棒和N型硅片,用于光伏电池片组件生产。逐步达产后,可带动当地就业1300人左右,年产值约17亿元。

有了硅料、硅片,谁来生产电池?哈密市招商引进了新疆未来双碳能源有限公司,3吉瓦高效N型TOPCon电池绿色制造项目已全面开工。

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疆第一个量产的高效N型TOPCon晶硅电池项目。

该公司厂务总监朱智超介绍,在光伏发电领域,目前主要应用的是PERC太阳能电池,简称“P型电池”。高效N型TOPCon电池是一种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光伏电池,与P型电池相比发电效率更高,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新疆第一个量产的高效N型TOPCon晶硅电池项目。”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光伏逆变器生产场景(资料图)。郭子毅摄

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智能汇流箱……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年产1吉瓦的光伏设备系列产品生产线全面投产。

在哈密,光伏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使这片热土受到众多大型企业的青睐。2022年以来,中国华电、中国能建、中材科技、国投电力、浙江运达、重庆能源、远景能源、华润新能源、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中车时代电气、清电科技等7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一大批光伏产业项目纷纷落户。

光之重

自然界中,光没有重量。但在很多人心中,它的分量很重。

“疆电东送”于2010年启动,是涉及新疆以东甘肃、河南等地千家万户生活的大事。至2023年3月底,哈密至敦煌、烟墩至沙洲两条交流通道累计外送电量1331.44亿千瓦时,哈密至郑州累计外送电量3177.27亿千瓦时。

作为送电“大户”,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装机已建成投运1585万千瓦,含煤电660万千瓦、风电800万千瓦、光伏125万千瓦,外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8.36%。光伏虽然比例不高,但是在确保电网稳定输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疆电入渝”工程已经启动。2022年5月,新疆重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注册成立,主要负责“疆电入渝”配套电源项目建设。电源总装机容量610万千瓦,其中,煤电200万千瓦,新能源41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中,包含光伏120万千瓦、光热10万千瓦。

这项工程预计投资321亿元,新能源建设项目计划今年7月开工。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江兵介绍,初步预定2025年9月全面并网发电。

送电工程带动了电源建设。在“疆电入渝”工程拉动下,哈密光伏装机容量年年大幅度增长,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清电硅业有限公司厂房建设场景(资料图)。郭子毅摄

绿电、低碳,是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行业的标签,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哈密市交通领域首个绿色低碳项目——哈密市绿电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示范)项目首批充电站投入运行。该项目共计45座充电站和292栓充电桩,连通哈密电网,用上了市区周边光伏产业园的绿电,受到市民欢迎。

绿电交通、屋顶分布式光伏、煤矿坑口分散式光伏电站……在哈密,光伏产业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或许,这正是它应有的模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