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永新风电涂料应用于风电塔筒涂装


(资料图片)

关键助剂摆脱“卡脖子”、风电塔筒穿上国产“外衣”、地岩热温暖千家万户、沙棘开发“吃干榨尽”...一件又一件技术专利通过开放合作,在应用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深化产研结合、大学生实训基地精准集聚人才、协同创新平台赋能添翼、重大科技项目增能加力...一项又一项“硬举措”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甘肃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树宏表示,甘肃科技集团秉持启航黄河、致远蓝海的企业愿景,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主平台,始终以更广视野和更大格局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对接新模式,打造协同创新强大势能,聚力推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实力提升: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图为建材院新材料、新能源中试及实验研究基地

[数说]:省建材院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成国内较为完备的地热能、太阳能试验基地,申请相关专利29项,发布了全国首部中深层地岩热供暖工程技术规范,中标地岩热供暖项目标的逾1.7亿元。

[突破]:省建材院实现可再生能源业务跨越式发展,中标我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天水市职教园区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制冷)项目,突破性实现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技术规模化应用;中标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镇中心小学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项目,突破性实现地热项目由省内走向全国。

?解读:

省建材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邵继新:省建材院始终强调产学研融合对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在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中,省建材院将主动出击,多维度促进和尝试院企等多种合作模式,从而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空间。

图为永新涂料成品自动包装生产线

[数说]:西北永新围绕涂层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通过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深度合作项目,逐渐形成了企业对外合作“五突破一提升”的发展思路,在创新平台、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合作模式、承担项目5个方面实现突破,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突破]:西北永新坚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凝练研究课题,把转化应用环节的疑难杂症“拎出来”,通过校企合作、院企合作,有的放矢的逐个一一突破,攻克了风电涂料的抗风沙性能、水性涂料的耐介质等难题,研发了室内空气净化“光沐原”除醛净味、石油内外壁涂料等新产品。

?解读:

西北永新总经理文立新:西北永新利用企业自身的创新平台和精细化工产业基础,通过“专家沙龙”、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把企业和社会资源链接起来,先后在新能源涂料、高端重防腐涂料、环保功能涂料以及工艺、质量体系的升级等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同时,能更好地把科研成果、科研方向与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接起来,使我们在科研方面偏重于经验、试错的局限性在理论层面得到了很好的增益,也使我们的创新理念更具完善,创新思维更加系统,创新手段更加丰富,创新团队的格局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效力凸显: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

图为兰州助剂厂助剂生产原料罐区

[数说]:兰州助剂厂对外合作科技项目数量相较三年前增长两倍,先后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实现了10多种有机过氧化物关键助剂的国产化替代,同时为本企业大幅降本增效。

[突破]:兰州助剂厂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与天津大学、西北师大等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开展环保技术、合成工艺技术、分离技术和产品研发等多方面合作,烷基产品分离技术、物料提纯回用等多项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中,产品品质提升、成本降低,知识产权数量稳步增加。

?解读:

兰州助剂厂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友三:兰州助剂厂坚持科技创新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创建和完善以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将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紧密结合,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上下游合作企业伙伴联合创新,把兰州助剂厂的产品应用到更多的新领域、新行业,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工艺引进来,融合到我们的生产中,增加产品品类、节能减排,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数说]:省化工院依托自身人才队伍及技术优势,与天津法莫西公司、杭州国瑞生物科技、江苏天时力帝益药业等企业积极合作医药中间体中试转化,新产品试制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

[突破]:省化工院开展化工合成技术工艺的改进优化和中试转化,利奈唑胺中间体产品含量由98%提升至99.5%以上;GR3255项目将原有三步生产工艺路线简化为两步;C14-丁酮醇等项目根据客户需求及时完成小试工艺开发及中试放大工作,并形成稳定中试工艺包。

?解读:

省化工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锐:省化工院作为转制类院所,高度重视对外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从产品研发到中试生产更加完善的整套工作机制,加强研发、转化与市场的衔接,加大和完善对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激发全员参与热情,让创新成果以最快速度转化为生产力。

能力彰显:技术服务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图为轻工院检测人员检测葡萄酒样品

[数说]:省轻工院围绕沙棘资源开展产研合作,研发沙棘籽油、果油、果粉、凝胶糖果、饮料等产品7个,开展沙棘产业高值化加工技术培训100人次,培养技术人才30名,拉动成果承接企业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成年处理3000吨沙棘果生产线,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突破]:沙棘具有良好的药用、食用价值和水土保持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以及生态防护等领域。甘肃省沙棘资源优势显著,产品多以沙棘籽、沙棘汁、沙棘果泥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发挥。省轻工院完成了沙棘资源全产业链高值化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研究,延长了沙棘资源产业链,拓宽了沙棘产品产业线。

?解读:

省轻工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永显:省轻工院立足我省药食同源中药材、特色油脂、特色果蔬、小杂粮等特色优势资源,长期开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的研究、服务工作,将普通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日常化,为我省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关键技术、培养技术人员、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对甘肃省特色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使资源、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图为“科脉机械”打捆包膜一体机(左)和青饲料收获机(右)

[数说]:为实现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省机械院研发团队4人历时10个月,研究加工配方、设计加工工艺、研发加工设备,并经过3个月完成了饲料产线建设施工和设备调试,为客户量身打造了4条不同物料的全自动配方饲料生产线。

[突破]:针对客户对糖渣、酒糟、西红柿皮、各种尾菜、棉杆、麦草等低值植物纤维的综合利用需求,省机械院以工业设计为引领,为客户提供技术+产品+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客户的现实问题,同时探索出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艺及装备研究的新方向。

?解读:

省机械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昊:省机械院抢抓国家饲草战略调整机遇,潜心挖掘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技术、资质、品牌等优势,运用模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手段,解决客户痛点和产业堵点,为客户创造价值,让技术在应用中转化变现,使绑定客户的终身服务可持续增值,塑造“科脉机械”品牌,努力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潜力无限:“双碳”服务助力绿色转型

[数说]:省碳排放交易中心深度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及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承担7个市州的双碳政策体系设计及2家省属重点企业的碳达峰行动,完成100余家重点排放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工作,开发1个市州7个县区的林业碳汇,已成为服务我省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窗口。

[突破]: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双碳咨询服务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入参与省市州、重点企业的双碳行动,作为省内唯一机构参与《甘肃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甘肃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碳资产开发实现突破性进展,积极开发林草碳汇资源,探寻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转化路径,完成碳汇经营权流转和项目设计文件的开发;探索“管碳、控碳、用碳”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途径,在有关机构研发和企业端的碳管理平台开展试点。

?解读:

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郭军洋:省碳排放交易中心率先垂范、致力双碳,争做传播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公司紧密围绕甘肃科技集团“1234”战略及中心“十四五”规划,深度布局双碳咨询、生态资源交易、绿色金融和信息化平台开发,倾力打造双碳服务平台,为实体经济企业创造绿色价值,为地方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完善人才选拔及激励机制,采用“人才+项目”模式,成立双碳咨询、碳汇开发、平台研发等专项小组,全面参与一线项目业务实践,迅速提升人员的实战水平,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