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甘肃科技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谋划推动国企三年改革及三项制度改革,坚持聚焦重点、多点发力,三项制度改革初显成效,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会议现场。(图片均为甘肃科技集团提供)
干部能上能下
企业领导人员“能上能下”是国企管理的难题之一。甘肃科技集团修订所属企业领导人员和总部中层人员管理办法,明确管理人员“上”和“下”的依据,着力畅通“上”和“下”的渠道。根据集团规定,年度考核在本企业连续3年排名末位、中层正职在全集团正职考核中排名连续2年处于最后三位、中层副职在全集团副职考核中年度排名最后一位或连续2年处于最后五位的,退出现职岗位。
结合企业实际,明确了19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具体情形。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或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指标完成率未达到底线的;连续两个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不合格或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经分析研判确属不胜任或者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退出现职岗位。
2020年以来,甘肃科技集团共有28人退出中层管理岗位,退出机制优化了经营管理人员年龄结构,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从2019年组建之初的54岁下降至47岁。
招聘现场。
员工能进能出
甘肃科技集团围绕打造精干高效总部,动态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及岗位编制,拓宽选人视野,坚持高标准引进人才。今年以来,面向全社会开展3次公开招聘,总部共引进11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名,“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5名,平均年龄28岁,集团全层级企业公开招聘比例达100%。
同时,全面推行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全面推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实现全级次企业岗位合同应签尽签。大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制定20多项人才制度,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提高高端人才薪酬待遇,打通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甘肃科技集团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收入能增能减
针对“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甘肃科技集团强化工资总额预决算管理,充分建立与经营效益相挂钩的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对所属企业进行工资总额预算管控,从总量上实现“效益升、总额升,效益降、总额降”。建立差异化的薪酬体系,所属企业班子成员之间的薪酬最大差距达3倍以上,充分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通过一系列薪酬制度设计,实现对集团公司班子副职、中层及以下员工多维度考核全覆盖,从2020年开始绩效工资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度已达到50%以上。其中,所属企业兰州助剂厂直接创效岗位的绩效工资占比超过65%,通过设置科研专项奖励机制,为公司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收入平均涨幅超过20%。
建材院、兰州助剂厂、化工院创翼公司等所属企业综合运用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政策,企业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兰州助剂厂、建材院纳入上市培育计划。
快速推进复工复产,企业生产运行基本恢复正常。
改革激发动能
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甘肃科技集团科学制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140项改革任务台账,其中三项制度改革任务17项,以强化“三能”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改革制度、细化改革措施,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对照“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改革成效”3个维度18项指标,对各企业定期开展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评估、奖优罚劣,切实将三项制度改革引向纵深。
目前,已完成全部17项改革任务,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利润总额增长了45倍,先后获得全省“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工业企业”等荣誉,改革成效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