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钧 张 恒 王 昌


(相关资料图)

2021年,北湖区石盖塘街道龙广洞瑶族村还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子,村里集体经济账面上只有4.6万元;今年村里借助萤石采矿项目的开办,组建集体运输合作社,8个月内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6万元,一举成为北湖区村集体经济“明星村”。

2021年,宜章县长村乡长启村集体收入也仅有几万元,在中烟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千亩烤烟、民宿、光伏等产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轻松过百万。

宜章县长启村依托烟稻产业,发展文旅电商、开展培训服务,壮大村集体经济。

短短一年间,在福城林邑大地上,像龙广洞、长启村这样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她们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郴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

据了解,到2022年12月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74亿元,薄弱村全面清零,超过10万元的村(社区)2030个、占比95.2%。

党建引领,压实倍增责任

要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必须层层压实责任。郴州市将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实施情况作为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书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市区党委书记具体研究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市委书记吴巨培亲自谋划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深入瓦灶村、苏龙村、青竹村等村办好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郴州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颜长文介绍,通过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全市各级纷纷压实责任,在福城大地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村级集体经济倍增“战斗”,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乘风破浪”,全市呈现出百花齐放、景象万千的生动局面。

苏仙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一月一排位、发布“红黑榜”。“坳上镇田家湾村、栖凤渡镇新庄村,都是一季度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去年全年,这对全区各村的激励非常大。”苏仙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按照“消除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目标定位,推行“红黑榜”通报制度,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强化考核,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宜章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奖励机制,对进步较快、发展较好、成绩突出的村干部进行奖励,对首次突破100万元的村奖励村集体10万元,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并对年度内季度考核一次排位后3名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年度内季度考核两次排位后3名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年度内季度考核三次排位后3名的乡镇主要领导进行组织调整。

嘉禾县委书记黄仲表示,该县每月召开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会,向先进和后位乡镇分别发放“流动红黄旗”。宜章县委书记张润槐介绍,该县研究制定了18条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措施,分季度分片区进行擂台比武、走村观摩……

同时,郴州把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纳入组织部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年度述职、每月例会、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考核”的推进机制。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颜长文坚持一月一调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推动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定期调研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督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政策落实、任务落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昱旻介绍。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集体富不富,关键靠支部。郴州紧紧围绕村集体经济起点低、起步难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集体资产资源开展清产核资,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等,具体抓好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

资兴市汤溪镇坪子村率先发展“支部农场”,通过党支部带头租赁、集中流转村里闲置土地,发展黄桃、茶叶、蔬菜种植和黑山羊、藏香猪养殖等产业,邀请村民到“农场”务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同时,还引进农产品销售企业资兴鑫鑫农业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营模式,种养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今年村集体年收益将达20余万元。

安仁县永乐江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因村施策,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消薄倍增”行动,通过支部农场带动,涌现出安康、排山、山塘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截止11月底,全镇有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以上;3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

该市在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每月对全市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进行动态监测、销号管理,每季度对2040个行政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实行动态排位、定期通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黑榜”、流动红黄旗、奖优罚劣等制度,倒逼乡村奋勇争先。

创新路径,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就是找准路径、创新模式。

郴州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把资源、产业、政策要素转化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条件。如1100余个村通过用好集体耕地、林地、山塘水库等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4720余万元,561个村利用光伏发电为集体增收2780余万元,284个村利用小水电为村集体增收810余万元。

安仁县排山村烤烟产业今年给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另外,把产业转化为集体经济,把政策转化为集体经济。通过鼓励村党组织依托烤烟、柑橘、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全市881个烤烟种植村,烟叶税返还村集体收入3250余万元,105个村集体种植烤烟1.6万亩、集体经济增收2670余万元。用好省、市“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建”等政策,指导11个县市区制定实施细则,248个村承建“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410个,为村集体增收2860余万元。

嘉禾县珠泉镇车头村推进农旅融合,火龙果种植基地吸引市民采摘。

本版图片由相关县委组织部提供

根据全市实际情况,郴州及时总结推广支部农场、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社、村企合作、承建小微项目、文旅带动、资产盘活、物业经营、飞地共建、联合开发十大发展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如支部农场模式,由村“两委”班子牵头,村集体建设各类农业产业基地(农场),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市已建102个支部农场,集体增收740余万元。永兴县堡口村是郴州市委组织部对口联系村,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帮助下,采取支部农场形式实施“双千计划”,发展千亩烟稻轮作、千亩冰糖橙,今年种植晚稻206亩,开垦荒山300余亩,村集体收入今年预计可突破50万元。

永兴县堡口村采取支部农场发展千亩烟稻轮作。

股份合作模式则是由集体入股企业分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全市有456个村入股企业518家,集体分红2560余万元。宜章县廖家湾村入股宜宏庄园和骑田岭农业发展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集体增收24.8万元。

专业合作社模式就是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户分散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增收。全市275个村集体领办合作社299家,增收1870余万元。安仁县源田村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流转耕地1156亩,统一规划、平整、经营,发展优质稻、水果等多元化农业,村集体收入33万元。

村企合作模式是以资源招引企业,合作发展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全市122个村招商企业128家,村集体收入1240余万元。苏仙区瓦灶村引进湖南凤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鱼粉基地,集体增收27万元。资兴市柏树村引进福建吴氏鳗业有限公司建成湖南最大鳗鱼养殖基地,今年集体增收10万元。

承建小微项目模式就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具备资质能力的工程施工队,承建水渠、村组道路等小微项目,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苏仙区钟家村今年承接村停车坪、坳上组引水工程、段家组道路建设等6个工程,村集体增收25万元。

文旅带动模式是村集体通过开发文旅产业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和集体经济。全市有103个村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1020余万元。汝城县沙洲村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和乡村旅游,新建沙洲民俗文化活动中心、瑶家乐农庄等,今年来接待游客55万余人,预计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

资产盘活模式则对村集体闲置办公用房、学校、旧厂房等资产,通过租赁经营、提质改造等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集体增收。全市493个村盘活资产724处,集体增收2830余万元。苏仙区白露塘村对集体电站、水厂、停工闲置采石场等资产进行设备更新、提质改造,集体增收170余万元。

物业经营模式通过村集体购买或兴建商铺、厂房仓库、广告设施等物业,获得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全市203个村购买或兴建物业350处,集体增收1670余万元。北湖区三里田村将2万平方米村(组)集体安置用地兴建天润天城、山水缘等集体物业,今年集体收入突破700万元。

飞地共建模式是打破村域发展界限,对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就地发展困难的村,通过与经济强村共建项目、共享收益,增加集体收入。桂阳县龙潭街道拱极村、昭金村、白水瑶族乡丰城村、方元镇中和村等4村整合项目资金共建标准化仓储物流中心,预计每村集体增收6万元以上。

桂东县整县联合参股国企风电项目开发,支持薄弱村壮大村集体经济。

联合开发模式为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行政村,共同组建经济联合体发展产业或开发项目,通过村村联合、整乡(镇)联合、整县联合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桂东县整县联合,今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薄弱村联合参股国企风电项目开发,可为10个薄弱村每村增收8万元。宜章县天塘镇全镇21个村投入997万元联合建设茶叶基地,每年为21个村共增收50万元。

集体增收,村“两委”更有公信力

集体经济强了,村干部说话的底气都不一样,带领村民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宜章县黄沙镇大元村在地域和人口等方面可以说是个大村,但集体经济却是个“小村”。因为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大元村过去主要依靠传统农业,村级集体经济无支柱产业,满打满算,2021年村级集体收入只有8万元。

“为了实现集体经济倍增,市委驻村工作队和支村两委想了不少办法。”郴州市委驻大元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大元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进书说,大元村围绕土地做文章,山上山下、田里屋里,全面出击。2022年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底50万元,冲刺100万元。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元村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山上栽果、顶上发电、田间种烟、屋里办厂”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集体经济来源被有效拓展。

大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善标说:“光伏发电给村里带来几十万的收入后,我们就有底气投资30万元开发百亩罗汉果、上马稻谷烘烤厂房项目等,集体经济的收入越来越多,我们村干部跟群众说话时才能更有底气。群众也才更信服你。”

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大元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一天一天地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生态、富裕、美丽、宜居。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周小萍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村集体收入的不断增多,大伙儿不仅年年分红,村里还拿出不少资金,搞文明创建、基层设施提质、慰问困难群众等,村里的面貌真是日新月异。大家对村干部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安仁县排山村的人员密集位置,有一家村民自己的“小超市”——排山村供销综合服务社,这里各种生活用品琳琅满目,价格实惠,前来选购的村民、游客络绎不绝。该社是安仁县第一家村级供销惠农综合服务公司,村经济合作社持股65%,其收益的40%用于村民股份分红,其他部分将用作扩大再生产、村集体经济发展等。

“村民有了股份,自身利益与公司收益挂钩,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真正实现了让村民把村集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排山村党总支书记刘鹏介绍,现在村民都来自己的供销综合服务社购买生活用品,全村有5000余人,按照每人年均消费1000元,仅这部分市场就有500万元的销售收入,至少可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村民刘程远乐呵呵地说:“村里办供销社、支部农场等,不仅集体增收、村民更受益;明年的烤烟扩种300亩,村民全体同意;现在村里说办什么项目,村民几乎都是举双手赞成。”

桂东县洞口村村民扶精明深有触地说:“我家几口人现在就靠集体经济吃饭。”洞口村支部农场流转耕地300亩,与桂东县隆平高科合作种植冷水米,扶精明不仅把地都流转入股了,还和妻子一起在农场务工,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加上分红等其他收入,他家年收入也蛮可观了。扶精明由衷地说:“村集体经济这个事干得好,提升了干部在村民心目中的公信力。”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郴州市各地的村级组织不仅在服务、带动群众能力上不断增强,而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