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挑战。由于供应链、物流等多方面受限,大多数主机厂的生产、销售均受到冲击,尤其是身处“漩涡中心”的汽车企业和集团,几乎按下了暂停键。有着“自主三强”之称的吉利、长城、长安,在4月的销量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梳理厂家公开的数据和乘联会发布的数据发现,4月,吉利、长安乘用车、长城、奇瑞汽车、上汽乘用车的销量分别为72153辆、63136辆、53777辆、5.2万辆、18519辆,同比分别下滑28%、41.25%、41.41%、23.4%、65.77%。
前4个月,吉利、长安乘用车、长城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98177辆、426419辆、337277辆同比分别下滑8%、10.36%、21.67%。上汽乘用车的单月销量降幅虽然最大,但得益于前期较大的涨幅,其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仍然保持6.7%的正增长。
从销量排名来看,4月,比亚迪乘用车以105475辆的成绩夺得单月销量冠军,同时也是国内乘用车企业的销量冠军,而且还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同比正增长的车企。不过,就在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之时,比亚迪的工厂却正陷入“异味风波”。
从目标进度来看,今年一季度,比亚迪乘用车、吉利、长城已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32.52%、24.13%、17.75%。显然,比亚迪的目标完成率较高,而吉利和长城的目标完成进度情况尚不理想。
从销量结构来看,公开宣布“断油”的比亚迪,全力押注新能源赛道,通过布局纯电动和DM超级混动两条产品线,如今已基本与“自主三强”站在同一起跑线。
比亚迪之外,只有吉利和长城公开了自家新能源产品在4月的销量。数据显示,4月,吉利和长城旗下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分别为15636辆、3870辆;1-4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63622辆、39273辆。
对于吉利和长城来说,新能源业务正日益成为两家车企的销量支柱和业绩增长的突破口。为此,两家自主品牌都在积极地进行新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储备。据长城汽车方面透露,目前正在不断加强核心技术布局,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301份、914份,居在华车企首位。
同样,吉利目前也已经构建起覆盖纯电、混动、换电、甲醇汽车等多个领域的新能源发展体系。依靠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等多个品牌同时发力,吉利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已达22%,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
在海外业务方面,仅有长城和吉利公布了最新的数据,两家企业在4月的销量分别为7733辆、17492辆;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37055辆、49021辆。其中,吉利还详细地公布了同比变动情况。尽管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暂时落后于先行布局的其他品牌,但长城和吉利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坦然地公开每月的数据。
尽管受国内疫情影响,自主品牌原有的生产和销售节奏被扰乱,但却并未因此“躺平”,而是积极与各方沟通,尽力解决问题,且一切都在恢复中。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上汽集团表示,目前其在沪所属各大子公司已有4万余名员工驻厂开展闭环运营和生产,各大整车厂均实现稳定的整车批量下线。
同时,上汽集团预计从5月下旬开始,进入上海两批次复工复产“白名单”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率将超过80%,长三角的物流压力也将进一步缓解,而随着供应链和物流趋于平稳,上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整车产销量力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长城汽车方面也表示,“预计5月将会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