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人社局立足民生需求,瞄准重点群体,把大数据作为认证工作“破冰”、服务“提温”的有力抓手,在全省率先探索“信息数据共享”无感化“静默认证”新模式。目前,全市已为符合条件的140万名养老、工伤、失业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67.07亿元,发放率100%。


【资料图】

主动认证解决“认证难”

社保认证,事关民生。目前,本市按月领取养老、工伤保险待遇人员有140余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手机刷脸、社保机构窗口办理、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是当前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最主要的三种方式,但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仍有诸多不便。

市人社局多次实地走访,发现症结主要集中在失能人员刷脸认证困难、老年人经常忘记认证、上门服务效率低下影响认证进度等方面,核心在于认证方式与群众对接上出现断档。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把群众自发认证变为人社部门主动认证,以认证方式转变实现角色转换,最大限度解决认证难题。

“数证”提高适老化水平

市人社局秉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理念,通过主动建立数据比对网络,自主获取生存状态信息,为待遇领取人提供“不被打扰”无感化认证,变“自证”为“数证”,进一步提高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的人性化、便捷化、适老化水平。

为找准数据突破口,该局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医保住院、出院记录和社保卡更换、激活数据,实现认证数据覆盖率、精准性双提升。同时,通过与市医保局、老干部局、社保待遇发放银行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签订信息安全协议,明确将社保卡更换激活、火车高铁民航出行、住院出院、老干部增减变化、服刑死亡人员信息5个方面数据列为比对来源,搭建周密、可靠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社保待遇发放“免审即享”。

另外,为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除数据比对以外,推出多种认证方式,实现手机APP网上认证指尖办、银行网点就近办、上门服务暖心办等综合认证体系。对无法通过大数据共享完成“静默认证”的老人,由专门工作人员提供提前电话提醒服务,确保及时完成认证。

2万余人免打扰完成认证

目前,通过汇集市公安、司法、民政、医保、交通等多部门人员行动轨迹,市本级提取共享数据3万余条,除自主使用手机APP刷脸认证外,已有2万余名待遇领取人员在零感知、免打扰的情况下完成认证,认证效率提高50%。全市待遇领取认证132.7万人次,完成率95%,同比增长30%。

同时,已为符合条件的140万名养老、工伤、失业待遇领取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67.07亿元,发放率100%。市本级因未按时认证停发社保待遇人数由2021年8971人下降为512人,同比降低94.3%。

今年,本市被列为全省首个“静默认证”试点城市,改革做法在全省范围广泛推广。(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侯东杰 通讯员 吕会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