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纠结同一个问题:
手里就这些钱,买一线还是买二线?
深圳价格都那么高了,四万起步,十万不封顶,而武汉、成都这些强二线,还有很多一万多两万多甚至七八千的房子。
这些二线和深圳相比,能级确实要弱一些,但怎么也弱不到三四倍,价差却有三四倍,发展后劲也很足,怎么算也是买二线更安全,2万翻到4万,比10万翻到20万还是容易的多。
所以,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杀到二线去买房,强二线,低价格,买入不纠结,拿着也踏实。
然而,这些所谓的强二线真的有那么稳吗?
我可以告诉你,你认为很稳很稳的强二线,有不少已是投资巨坑,目前正处在投资客踩踏出货的前夜。
如果你现在进场,感谢,无数等待清货离场的投资客急需你的拯救。
最高危的强二线城市有哪几个?
武汉、成都和重庆!
是不是强二线,是不是大家公认的潜力城市,是不是从七八千到两三万,各类价位的货源应有尽有,总有一款适合你。
2
不要认为大渔是信口开河,危言耸听,我们拿数据来说话。
先看绿中介近期发布的各城市的二手房挂盘量和出租量。
我先拿北京的数据做为标尺,为什么选北京?
因为北京这两年投资客已经被洗的差不多了,刚需很多投机很少,楼市数据最接近市场真实需求。
同时,北京面积很大,1.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全国第一,接近4000万,房源也足够多,北京的挂盘数据,是剃除了投机水分后最具参考价值的。
北京目前的链家二手房放盘量:81158套。
再看看另外两个一线城市上海和深圳。
上海75402套,深圳46646套,和北京相比依次递减,这三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盘数据,相对于它们的面积、人口和量级,可以说真实有效。
依次类推,按照城市级别、人口数量和住房需求,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盘数据应该是多少,五万,四万,还是三万?
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真实数据亮瞎你的眼,热门二线城市的二手房挂盘量远超想象,大部分在五到八万,其中成都、重庆、武汉以接近十万套,勇夺前三甲。
成都97802套,重庆94716套,武汉93756套,都直逼10万套大关。
成都、重庆、武汉,个个都是投资客最爱的网红城市,一万多的入场价,在很多人看来是稳赚不赔。
这三个城市能级远不如一线,在售房源却远超一线,是否说明很快要晋级一线了?
用脚趾头想一想也知道不是。
来看看这三个城市和北上深的面积和人口对比。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上深的常住人口都在两千多万,武汉成都只有一千多万,重庆虽然有三千万人口,但重庆面积有八万多平方公里,接近一个小型省份,大量人口分布在各个郊县,主城区人口不过千万。
面积上,除了深圳不足2000平方公里,其他都在6000平方公里以上,土地资源都不稀缺。
那么,凭什么人口不足、级别不够的汉蓉渝,二手房挂盘量会远超北上深呢?
只有一个答案,这三个城市将近30万套二手房源里,大部分是投资客在抛盘。
3
我们再看第二个数据,销售量。
2016、2017、2018这三年,北京、深圳、武汉、成都、重庆这五个城市,到底各卖了多少套房子?
数据很惊人,武汉、成都、重庆在2016、17、18三年的年成交量都在30万套左右,超出北京深圳将近一倍。
和北京深圳二手房占去大半的成交比例不同,这三个城市都以新房成交为主,新房占去了七到八成的份额。
北京和深圳的成交数据,都是可查证的真实成交量,这三个城市则不同,因为这几年这些城市炒房太盛,销量太高,政府已刻意不向外界公布真实成交数据,或者只公布新房成交数据。
它们的真实成交数量,很可能会比查到的数据更夸张。
这三个城市,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做房炒不住。
炒房客买的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升值之后用来卖的,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几个城市二手市场激增的抛盘量。
更要命的是,成都、武汉和重庆这三个城市,现在抛向市场的十万套房子,远远不是全部。
投资高峰期的16、17、18年,投资客买入的大部分是新房,只有16年的有部分交房拿到房本,可以抛向市场,17、18年的大量新盘还未交付,无法抛售。
同时,重庆叠加限售两年,成都限售三年,这两个城市都对卖出的房源进行了时间锁定。
然而锁定只能让抛盘时间推迟,不能让这些房源凭空消失。
照这个时间来推算,随着后期大量房源被解锁,十万套挂盘量远不是终点。
未来至少五到七年,这三个城市的二手房供应量只会越来越多,供应端不断加大,购买端却是恒定的,形成堰塞湖效应几乎是必然。
如果没有下一波大行情的到来,没有下一波投资客的大量入场,长期供大于求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横盘和下跌。
这个时候,你还认为一万多两万多的单价便宜吗?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便宜,只有供需。
供需失衡达到了一定的比例,什么量级的城市、什么便宜的价格也挽救不了。
4
最后一个问题,这三个城市,各自三年九十万套的成交量,都成交到了哪里?
主城区当然有不少,但大部分成交在新区。
重庆的两江新区、茶园新区、空港新城、西部新城;成都的天府新区,龙泉新城,北部新城;武汉的光谷新区,滨江新区,汉口北新区。
这些新区面积一个比一个大,名头一个比一个响,规划一个比一个震撼。
新区的优点是避开了拥挤老化的老城区,是一块全新的净地,可以按新城镇的模式去规划建设,非常适合做增量经济。
各二线城市都有七八千到一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地有的是,只要远离主城区,全都是土地,因此,各个新区都把框架拉的很大,规划做的很高远。
有地有概念,实现梦想最大的阻碍就是一个字:钱。
没有钱,如何建设新区?
对政府来说,建设新区的资金来源只有几个渠道:自有资金,中央拔款、吸引外来资金和卖地。
自有资金有限,中央拔款要看天意,外来资金在新区成形后才会进去,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还是靠卖地。
如何成功地把地高价卖出去?
首先是做大新区面积,面积够大规划才够震撼,才有足够多可以出让的土地。
然后是铺天盖地的宣传,新区规划,地铁导入,学校医院等配套建设,不管有没有企业入驻,先把成片的写字楼群建起来,配以各种高大上的产业园名称,同时,在新区内规划出大量的可拍卖住宅用地,反正地有的是。
下一步就是顺势放低入户门槛,投资客想要的概念和房票都有了。过去两年,借助这波大行情,投资客如潮水般涌入,房价越卖越高,地价越拍越高,钱滚滚而来,资金问题解决了。
三年九十万套就是这么卖出去的,六千到两万四就是这么涨上去的。
5
新区能不能建设成功呢?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光谷新区518平方公里。而整个深圳只有1997平方公里,即使是大家公认无法复制的深圳奇迹,发展到今天也用了整整四十年,
每个新区的面积都太大,野心都太满。想填满这些巨大的新区,并实现吹出去的预期,需要的不是时间问题,而是资源问题。
如果想把这些新区都填满,梦想都实现,集中全中国的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靠时间和等待,结局不是成熟,而是烂尾。
在这些新区买了房子的人呢?新区不成功怎么办,买完之后怎么办,这些房子后续再卖给谁,谁会去想这么长远的问题呢,大家认定后续会有无穷无尽的接盘侠。
可是,看到这些城市如同堰塞湖一样的二手房源,和后续还要入市的天量房子,你敢确定你手里的房子一定卖的出去吗?
现在这个阶段,只看价格,不看价值,盲目冲进投机过盛的二线接盘,大概率要成为炮灰。
2016、17、18是房价大涨,人心躁动的三年,按照事物的规律,躁动的周期往往很短,平复的周期却会很长,一年的躁动需要至少三年去抚平,那么三年呢?
米宅一直在说,未来几年是房产价值回归的年代,房产要回归本源的价值:居住。
可租可售可变现的核心城市优质房产,才是真正值得持有的房产。
未来几年买房,请谨记,价差不是选筹的最大标准,城市价值和居住属性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