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图为民警卢政路遇辖区村民,热情地打招呼。 祁增蓓 摄
图为民警卢政路遇辖区村民,热情地打招呼。 祁增蓓 摄
中新网青海共和2月25日电 题:青海民警老卢:扎根高原43年 从“外乡人”变成“家里人”
作者 祁增蓓
从海拔仅有5米的鱼米之乡江苏省南通市到海拔近3000米的青海省共和县,43年的时光,卢政已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郎变成双鬓染霜的老警察。尽管一推再推,半个月前,终是提交了自己的退休报告。
“17岁之前我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从未走出南通,在青海援建的父母便鼓励我到青海锻炼自己。”卢政回忆,1979年,他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抵达青海省会西宁,和想象的完全不同,入目的是平房、不太宽的马路。
图为民警卢政在辖区内入户走访。 祁增蓓 摄
跟随母亲去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路上更是荒凉无比,卢政便提出要回南通。“母亲让我尝试着了解青海,融入这里,不要轻易说放弃。”卢政自己也没想到,在面临退休时,他却舍不得离开这里。
“来到共和没多久我就通过政法系统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警察,还以为自己会和当刑警的舅舅一样,搞侦查、破大案,结果自己成了个片警,每天都在村里打转。”卢政告诉记者,更让他失落的是语言不通的问题,无法沟通就无法开展工作。
“刚开始工作时,我一说话便是外地口音,当地人听不懂我说的,我听不懂他们说的,只是互相看着笑。”卢政说,每次去远一些的村子时,都需要给卢政配备一位既会说青海话又会说藏语“翻译官”。
图为民警卢政与同事一同巡视黄河岸边。 祁增蓓 摄
记者跟随卢政走村入户时看到的是每一位村民热情地邀请他去家里坐坐,而卢政一会儿用青海话回应,一会用藏语招呼,身体也根据当地人不同的问好方式回应,挥手、握手、拥抱……彻底从一个“外乡人”成为了“家里人”。
共和县铁盖乡托勒台村村民李岁群身患癫痫,卢政在一次入户时得知他长期服药,且本人没有能力挣钱时,便承担起了每月给他买药送药的任务。“卢警官给我送药的事情将近八年了,我不知道这个药现在是多少钱,但是我真的很感谢他,知道他要退休,我也哭过好几次。”李岁群看了看卢政,满眼的泪终是流了下来。
据记者了解,铁盖乡派出所管辖982.6平方公里,共有10个村,共有6800人,地广人稀,完整的一次走村入户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卢政他们通常会分组行动,提高效率。
对43年来下乡的变化,卢政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我刚来时不会骑马,便是从骑驴开始,骡子、马、自行车、摩托车,到现在的汽车。”卢政补充到,还有道路,从没有路到羊肠小道,到如今的水泥路、柏油马路,他经常给年轻的警官讲述自己当年骑马“扛枪”、奔腾在草原的岁月,也大赞如今工作的便利。
图为民警卢政与辖区内的孩子玩游戏。 祁增蓓 摄
90年代,共和县环湖地区社会治安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黑马河地区盗窃牲畜案频发,给当地牧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时任黑马河派出所所长的卢政试点推行“跟群放牧”责任制,并组成专门工作组,通过村社联防、联户联防、季节联防等办法,组织牧民组建群防群治力量,签订《“跟群放牧”责任书》,参与治安联防巡查工作。
同时,建立起派出所民警和乡镇综治干部包点巡防制度,根据不同季节和发案规律科学部署警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巡逻检查。共和县盗窃牲畜案件大幅度下降。
“尕娃小卢”成为了“阿爷老卢”,却从未停下探索学习的脚步。为了适应新型警务模式,卢政总是将单警装备、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等警用装备随身携带。“在接到处警指令后,城镇范围内一分钟就得抵达,但是这里管辖范围大,随身携带设备就可以立刻出发,会尽可能的节约时间。”卢政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