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
人民网重庆3月15日电 为积极响应重庆银保监局关于开展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号召,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行重庆市分行精心组织,全面启动了2022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
工行重庆市分行辖内300家营业网点聚焦老年人、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以“网点阵地+户外摆摊+送教上门”的形式,积极引导金融消费者参与知识问答、厅堂沙龙、户外讲座等活动。此外,为提升线下宣教的覆盖面与普及率,该行上下有效联动,辖内各分支行积极成立消保宣教志愿者队伍,积极走进社区、街道、企业、学校、乡镇,开展了针对性强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在积极开展线下宣教活动的基础上,工行重庆市分行充分借力内外部渠道,通过金融消费者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线上宣教活动。例如,工行重庆市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积极打造自主宣教品牌——“重庆工行消保宣教”系列,分为“云课堂”“以案说险”“风险提示”三个子系列,主动向广大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其中,原创制作的《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益》《“银发族”防骗指南》等作品,收获了大量金融消费者的阅读和关注。
下一步,工行重庆市分行将积极探索消保宣教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加强消保宣教自主品牌建设,大力开展“体验式、场景化”宣教活动,充分践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责任担当。(胡虹、张睿)
以案说险:
近日,一位老年人神色匆忙来到工行重庆人力园支行,进入网点后便强烈要求工作人员帮助其对外转账。网点运营主管觉察搭配老人行为举止异常,出于对老人资金安全考虑,便让老人提供对方银行和账号,并询问其与老人的关系。
交谈中,老人表示对方微信好友,已经交流有一段时间了,非常信任对方。现在对方以缴纳社保为由口,要求老人向其账户转账5万元。老人开始也有些疑虑,但耐不住对方软磨硬泡,还是到网点过来转账。
在了解完情况后,网点主管立马报警,同时给老人解释可能是碰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经警方核实,老人微信好友确实涉嫌电信诈骗,好在没有转账成功,避免经济损失。
案例解析:
此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独居寂寞、求伴心切等心理,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刊登交友信息,诱骗老年人,然后以各种理由向老年人借钱。老年人若不加防备,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风险提示:
近年来,不法分子借助电信、网络等手段实施诈骗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眼花缭乱。工行重庆市分行提醒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妥善保管自己的有效证件,防止信息泄露,不要有贪图“小便宜”的心理,保护好您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