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海口市开始征集公交线网优化方案意见建议以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合推出了海口公交调查系列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并积极留言献计支招。
那么,在经历多轮线网优化升级后,这次海口公交应该怎样改才能够解决分担率偏低的问题,为群众提供便捷、舒适、快速的公交服务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人大代表、政协人委员以及专家学者,听听他们都有哪些好点子。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小畅 李文韬 王康景
(相关资料图)
降低换乘成本海口可参考“成都模式”
“随着城市片区的不均衡发展和人员流动性的变化,公交线路动态优化可能会是城市快速发展下的常态。”海口市政协委员、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研究院资深工程师郝德峰说。
椰博公交场站停放的公交车。记者 王康景 摄
对于刚出炉的公交线网优化新方案,郝德峰认为,新方案提出的“骨干线+接驳线为主体、多样化线路为补充”的公交模式,如果在操作得当的情况下,公交出行效率会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一样的社会反响,比如,许多市民会担心多次接驳是否会使坐车成本提高。
“海口公交可以参考较成熟的‘成都模式’,在2小时内,转乘半价或免费,减少市民担心成本提高的问题,还可以简化公交卡申请流程,采取同微信、支付宝二维码类似的方式,让刷卡乘车更便捷。”郝德峰说。
线路优化要尊重居民的出行习惯
“公交线路的设置,首先应以便民为原则。”海口市政协委员、海口图书馆副馆长陈小锋认为,公交线路优化方案应当在充分的调研与研究的基础上取得,调查数据的取得应当科学、合理;公交线网延续多年,承载了居民的感情,调整应当顾及居民使用感受,否则很难得到社会认可。
陈小锋建议,公交职能部门可以多倾听市民群众的意见,合理调整线路,尽可能填补好公交线路空白,并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增加公交运力,满足更多市民出行需求,让有限运力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我觉得公交线路设置应满足沿线居民上下班、上下学以及日常文化、生活出行活动的需求;线路走向尽量与城市客流走向保持一致,尽可能消除公交空白区和拥堵区,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便利。”陈小锋表示,公交线路的设置还需考虑各功能层次公交线路间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协调各层次公交线路间的客流集散能力,并尽可能减少既有线路调整的幅度,尊重居民历年来形成的乘车出行习惯。
积极布局路网建设提高公交“最后一公里”的便捷性
海口市人大代表吴小平认为,处理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功能的关系,核心问题是厘清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与交通的需求关系。根据居民出行活动规律,统筹布局公共线路,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安全保障,特别是弱势群体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快速公交(BRT)一号线穿行在城市街头。南宁日报记者 黄维业 摄
“比如大量城中村以及居住人员密度高的住宅小区,因为道路狭窄,通达性不高,公交车线路少、频率低、等太久,这就导致许多居民更愿意选择电动自行车。”吴小平说,基础设施跟不上,公交“最后一公里”成为“长痛”。
吴小平对此提出建议,一方面应该将公共交通年度投资计划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量力而行逐步增加和完善城市快速路和支路网的建设,改善城市公交网级配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精准谋划解决海口市公共交通供给与需求失衡和服务质量差的问题。主干道和主要线路的公交车的通达性相对比较好,但是许多关系到群众出行的末端则面临挑战,他举例说,像上述提到的小巷小道区域的通行,可以考虑投入更多小型公交车,加大发车频率提供出行服务,让这些地方的大量居民愿意选择公交车。
增加就业和居住群体相对集中地点的班次
旅居海南的城市规划师何先生认为,海口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公共交通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面对问题需要根据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优化,包括线路优化、站点优化、班次优化、道路优化和运营方式的优化。
在线路优化方面,何先生认为,公共交通线路设计,是一项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数据支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调研,一是了解现状实际需求,掌握真实的数据,分析需求特点;二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掌握趋势性的需求,预留线路延伸可能,为后续动态优化公共交通覆盖面提供窗口。
目前海口公共交通确实存在部分线路绕行的设计,这在公共交通服务提供少、城市规模不大的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共交通线路的增加,公共交通线路设计和服务覆盖面需要科学优化,重点是要提高线路的效率。
公共交通的站点,是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最敏感的问题。海口新建居住小区(包括旧改项目)如此之多,人口居住密度及分布早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各类公共场所(包括商业、写字楼、聚集性餐饮业等)也在增加,公共交通的站点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当增加站点密度、调整站点位置,满足城市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需求。
公共交通的核心需求是就业群体的上班通勤,可以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增加重要线路的班次、增加就业和居住群体相对集中地点及线路的大站班次、增加需求旺盛且乘坐需求线段较多的区间班次等,这样可以缓解公共交通出行的重点需求时段和需求人群的出行需求问题。
繁忙路段优化为绿波段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
在道路优化上,何先生认为,公共交通是绿色交通,更是我们海南省最最应该倡导的出行方式。因此,在公共交通的整体政策安排上,必须体现充分优先,其中设置公交专用道就是这个理念的重要表达。可以让乘坐公共交通的市民,充分享受到绿色出行带来的优越感和幸福感。
在运营方式的优化上,何先生建议,对于新区、重点开发的小区,可以指定开发者先期设置班车,弥补和丰富公共交通在节点地区的缺失,形成阶段性解决方案。
此外,郝德峰还建议,交警部门可尝试将一些繁忙路段设置为单行线,或优化为绿波段,如万绿园至秀英港路段、龙昆南路等路段普遍堵车,以此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解决红绿灯多导致的公交车通行效率低问题。
郝德峰称,在交通线路个性化方面,可以为有一定数量相同需求的群众设置特定站点,让公交线路延伸至入住率越来越高的小区,如环球100宝龙城、保利中央海岸等,增加周边群众的公交使用效率。
“他山之石”:成都公交发展经验
构建“环+放射”快速公交系统,打造高效中运量客运通道。2013年,成都市建成全国首条环状闭合快速公交——运行于二环高架的K1、K2线。线路平均运行速度达到30公里/小时、最小发车间隔半分钟,日均载客量17万人次。目前,成都市已开通运营13条快速公交线路,初步形成“环+放射”的快速公交网络,日均客运量达到38万人次。
成都市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联片成网,着力保障公交路权优先,创建期间公交专用道里程由366公里增长到563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由24.9%提高到34.0%,基本形成了连续、成网的常规公交专用道网络。推广HOV车道运用,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禁止多乘员车辆以外的机动车在HOV车道内通行。
定期开展公交线路优化工作,逐步消除公交覆盖盲区。累计新辟252条、调整优化313条公交线路,运营线路总数达601条,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出行需求,开通定制公交、社区巴士、旅游公交、夜间公交等特色化公交线路。创造性推出城市微循环社区巴士服务,选择6.6米小型车辆,实行刷卡免费乘坐,改善中小街道交通出行环境,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促进城市公交服务与社区居民生活深度融合。目前,社区巴士线路有107条,日均发车9300余班,日均服务20.2万余人次。
此外,成都市建成1136座公交电子站牌,为市民提供精细化的出行服务。截至目前,成都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由45%提升到60.5%。
“百姓声音”
@威廉:海口公交专用道过渡路段太多、太长,摄像头抓拍是摆设。
@聆听风声:海口百姓不喜欢乘坐公交,原因一是等得久、跑得慢,二是有些公交司机开车太彪悍,急停急冲急拐……本来车上人多的时候就闷,再颠一下,不吐都难。所以,设置公交车道是有必要的,公交方便,谁还喜欢开车骑车。为啥上班骑电动?怕堵啊!另外,电动车走机动车道问题,全是因为路边停满了私家车,本来路就窄,汽车还占道抢道,合理吗?
@郝仁:去过别的大城市乘过公交车,有很多公交车道,是在路的最左边,这样大大减少影响社会车辆通行,还有他们线路很短,都以一个中心点,像四周发车,所以很便捷,比如明珠广场,都到这里换乘,19路为例,海甸岛19到明珠广场后就返回海甸岛,那边的19路也是到明珠广场就返回,别的线路也是这样,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候车时间。
@天涯蹈火人:海口是小城市,道路小,电动自行车续航里程基本覆盖城区,既方便上班也方便送小孩上学,这也是多数人不愿坐公交车而骑电动自行车的重要原因,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非机动车通行的畅通性,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小白:太多公交车和电动车不按交通规则来行驶了,公交车毕竟公共交通剐蹭了影响不好,电动车从某种意义上又算是弱势群体,剩余的汽车就挺悲哀的,哪边都得罪,哪边都不讨好。
你对海口公交发展有何意见?来我们这里提
近日,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海口公交集团组织编制了海口市新一轮公交发展及线网规划。为共同推动海口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和南国都市报联合征集市民对海口公交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海口市新一轮公交发展及线网规划提出以“骨干+接驳”为主,多样化公交为补充的线网结构,共计152条线路,其中骨干线19条,接驳线102条,多样线31条。
为提高公交线网优化的科学性,了解市民真实的交通需求,共同推动海口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和南国都市报联合征集您的意见和建议。
具体的反映渠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