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中国最早连通铁路的地方之一。

开远,滇东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开远,这座与铁路结缘113年的城市,迎来了自己的高铁时代。


(资料图)

1910年法文版的《滇越铁路》上记载,有两条河在阿迷州上游汇合成一条河,留下了一段美丽的江湾,孕育了一方水土,成就了今天的开远故事,谱写了一首路的赞歌。

弥蒙铁路开远南站。刘昊亮摄

百年小站芳华似诗

上午10时03分,是大塔站每天最热闹的时候。深绿色的57301次米轨公交小客车,以不足30公里的时速,载着旅客抵达终点站大塔。车站值班员李进强拿起对讲话筒,向行车调度员汇报着旅客列车到站的信息,右手摘下区间占用的“帽儿”,并在3道的锁闭按钮上把另一顶股道占用的“帽儿”盖了上去,这一系列操作表示列车已顺利进站,该区段线路恢复了通行。

“57002次接近,1道接车。”这句行车规定用语对李进强来说,意义重大。

刚坐下没几分钟,另一趟列车即将到来的信息又让李进强忙碌起来,他拿起红绿双色信号旗,走到门外“口”字区立岗,嘴里大声提醒着周围旅客注意对向来车。

大塔站修建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东郊山顶,绿树隐映的站房多次修缮后,依稀能分辨出百年条石堆砌的窗户门洞,是滇越米轨上规模最小、使用时间最长的中间站之一。

滇越铁路全线都是单线,想要拉运更多货物、开行更多列车,就需要把整条线路分割为若干区间,区段节点设置成车站并铺设多条轨道,以供列车会让、停靠。大塔站就是这样一个会让站,6名扳道员,4名车站值班员和站长组成这套大联动机中的“离合”装置。

开远是西南地区最早接通铁路的城市。滇越铁路最初从城郊经过,随着城市的发展,工矿企业次递增多,屋舍逐渐包围了铁路。如今百年米轨穿城而过,也成了开远城中一道流动的景观线。

米轨如今早已不是滇南的运输主力,但大塔站的一昼夜,依然要接发列车近50列,除了大部分是货运列车外,还开行着6趟米轨旅客列车。

大塔站车站值班员李进强在接发列车。刘昊亮摄

米轨旅客列车是2018年重启的,兼具公交、旅游性质,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由开远站出发,至大塔站后折返,列车从山脚城中一路蜿蜒爬升至山顶,行程23公里多,用时超过2个小时,节假日、周末、春暑假期,这趟小火车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李进强的工作也随着这趟列车忙碌起来,他很珍惜这样的时光,片刻的热闹如同回到米轨繁荣的时代。

李进强手指确认着线路信号,口里念诵着行车规定用语,使用了上百年的行车室有些逼仄,吊扇呼呼旋转,嵌入墙体的法国保险柜里存放着各类票据,行车控制台正立门前,遮挡住大部分进入的光线,几十年的擦拭,让这些历经百年的老设备的钢铁躯壳在光影里更显黝黑厚重,也让短短两三步的操作充满了仪式感。

起伏的山林间一条双线铁路桥飞架南北,偶尔能看见白色的高铁列车,从滇越铁路下穿行隧道飞驰而过。山下南洞风景区,河水从地下呼呼涌出,在平坝间蜿蜒流淌,滋养出一方天地,水行数里后并入泸江河水再汇入南盘江。

李进强说,那条铁路是新修建的弥蒙高铁,再往前就是开远南站,他的家就在山下城中,明年退休,正好可以坐着高铁到处走走。

滇越铁路小火车与弥蒙高速列车在开远交汇。刘昊亮摄

高铁时代乡愁如歌

深秋的滇南依然郁郁葱葱,凤凰花组成的行道树,从凤凰生态公园一路绵延向东,直抵开远南高铁站,这条沥青大道笔直宽阔,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复兴路。道路两旁树荫亭亭如盖,来年花开,必是一路火红。

弥蒙高铁动态试运行开始时,复兴路刚刚铺通,路通了,高铁站也便成了当地的“网红”打卡地。前来“探站”的人流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他们“视察”着车站每天的工作进度,期盼着高铁早日开通。

作为开远南站临时负责人,黄杰总是热心地接待着市民,脸上也始终保持着微笑,他说,作为开远人,他很清楚这条铁路对当地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开远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1909年,滇越铁路碧(色寨)开(远)区段先期开通,包括大塔站在内的开远周边盘山小站随之投入使用,且客货运兼具。作为滇越铁路云南段的地理中心,北上昆明,南下河口的列车,夜晚均需在开远停靠歇脚、加水添煤,但即便如此,铁路的速度和巨大的客货运量依然强过牛拉马驮无数倍。

火车的冲击对沿线人民来说,既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阿迷州便有了自己的火电厂水电站,街道上灯光星星点点,小贩背着洋烟、洋油一路叫卖,铜质的水龙头流淌着自来水,三角梅下的法国人、安南(越南)人与本地人相见不怪,各地方言、各色服饰混杂其间,市井气息开放包容。1931年末,阿迷州取“四面伸开,联结广远”之意,改名开远,站名也随之更改为朗朗上口的开远站。

滇越铁路的“小火车”将开远带入了工业化大道,与铁路并行百余年,声声汽笛成了乡音,滚滚车轮成了乡愁,情感早已渗透至城市的肌理血脉。条条铁轨就是城市发展的希望,是火车开远了,还能开回来的圆梦旅途。

2018年,在开远人民的期盼下,弥蒙高铁破土动工。这条铁路以南昆客专弥勒高铁站为起点,至州府蒙自市北郊与玉河准轨铁路接轨,途经弥勒、开远两市,正线全长10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均为复线设计,线路走向与滇越铁路高度重叠。

高铁列车驰过弥蒙高铁开远南站。刘昊亮摄

弥蒙高铁建成后,开远“一步”跨越普速时代,赶上高铁的步伐。

从天空俯瞰,开远南站外立面线条如桥拱般起伏,那是在致敬不远处的滇越铁路地标七孔桥,车站候车大厅宽敞明亮,使用面积达2418平方米,可容纳800人同时候车。站内拱顶、立柱、综合服务中心等细节处设计糅合了当地彝族、哈尼族服饰元素,中国式现代化的朝气、底气于点滴处显露无遗。

开远南站共设2个站台、6条到发线路,在最高同时接发4趟客运列车的前提下,仍可满足2趟列车通过的需求,通道能力较米轨大幅提升。

“同意55605次预告。”车站值班员付国强站在由多块屏幕组成的显示矩阵前,还是那些行车规定用语,单调的声音穿越百年,如今弹奏出和旋,唱成一首悦耳的歌。

从开远南站至红河站,高铁列车只需开行12分钟即可到达,速度较米轨提高了二十倍,其中,新型的列车控制系统功不可没。区间列车运行到哪儿、下趟列车几点能到、站内线路使用情况、上级调度命令等所有涉及行车的信息,数字大屏都能完整地展示出来,分屏分块图形化的确认更直观,也更高效。

开远米轨列车停靠在1909广场。陶家淇摄

开远南站宽敞的候车大厅中,自助售票机、进站检票闸机、消杀机器人、全景监控摄像机等智能设备代替了大部分人工劳动,安全性、可靠性实现了阶梯式的进步。

冬日的开远,依旧红花绿树、姹紫嫣红,米轨客车吭哧吭哧前进,绕过一个大弯,与正在加速的高铁动态检测车立体交会。大塔站行车室里,李进强操作着控制键,目光炯炯;开远南站行车室里,付国强联系着列车调度,眼镜片上反射着显示器上细密的光。

百年间,“小火车”依然徐徐缓缓,从容淡定,如诗般讲述着那些不能忘的历史;高速列车在云岭大地飞驰,如同一道闪电,照亮山中的小城,打开了交通的桎梏,穿州过府,越走越远。

滇越铁路,打开了连接远方的道路;弥蒙高铁,为开远人民的下一个百年梦想,设定了新的起跑线。(刘昊亮、李雪琼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