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杨 茜 通讯员 海 纪

本报讯 最近,海宁市斜桥镇纪检干部再次来到该镇斜西村“退林还田”区域,望着眼前成片成片的金黄小麦田,一行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是之前多次监督和协调,使这片耕地“非粮化”整治得以顺利推进。

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是去年以来海宁市纪委市监委政治监督重点任务之一。围绕上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目标要求,去年6月开始,海宁市纪委市监委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监督,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同时,还第一时间制定了《关于开展全市粮食安全问题专项监督的工作方案》,重点围绕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耕地保护情况等方面内容,逐一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落实清单,确保专项监督落实落地。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情况不少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推进难度大、整治压力重。为此,海宁市纪委市监委组建起职能科室、派驻机构、镇街纪委“室组地”联动监督队伍,形成信息通报、会商协作、线索移送、提醒约谈等工作机制,压实压紧职能部门和属地责任。

海昌街道双山村原有40.9亩村庄景观带,被列入“非农化”整治项目。在街道纪委监督推动下,去年9月全部复耕为连片农田。“监督中,我们持续向海宁市纪委市监委职能科室报送该整改项目进程,督促属地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了整改项目早日完工。”街道纪委有关负责人说。

“书记,报送个消息,我们去突击看了下,有块地整改得不到位,正督促再整改。”“收到,相关情况同时书面反馈给我们,我们和有关部门也再敲实责任。”对于部分地块整改不彻底、不到位的情况,海宁还利用村监察联络站人员身处一线,比较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及时报送现场监督信息至镇(街道)纪委,持续推动整改到位。

部门主动履职,属地狠抓落实,纪委监委有力推动,多方合力确保海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海宁市已完成耕地“非粮化”清理腾退5.46万亩,耕地“非农化”整改2030亩。

海宁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粮食安全无小事,还将持续开展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压实相关部门主管责任,找准问题根源,推动堵塞漏洞、健全机制,促进长效治理,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守牢耕地红线、守护粮食安全。

推荐内容